社會公正:中國最需要的改革
2013年11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剛剛落下帷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共領導人敲定的一系列決議中,有可能會包含決定農民工子女未來命運的內容。由於中國的戶籍制度,許多在北京或其他大城市打工的人都無法得到當地居民享有的各種社會福利待遇--比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以及子女義務教育等等。
這就意味著,如果務工人員希望讓孩子跟隨入京讀書,常常只能選擇沒有正式辦學資格的小學,比如位於北京昌平的棚鷹學校。這裡的孩子每年需要繳納1400元的學費,對於一些收入微薄的農民工家庭來說,這就是他們一個月的收入。
走進校舍,課桌椅陳舊生鏽,冷風攜帶著灰塵從破損的窗戶縫裡鑽進教室,走道裡堆滿了帶著酸味的廢舊管道。孩子們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可以學到一些基礎知識,但是卻無法參加高考,從而走進大學校園。
"我們沒有別的辦法",一位姓王的母親帶著自己8歲的孩子來這裡上學,她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全名。他們一家來自遙遠的四川,在這裡做一些餐飲業的小買賣。"如果待在老家,是什麼希望也沒有的",她說。
改革戶籍制度勢在必行
如果當局放鬆戶口制度的限制,無疑會給總人數超過2億的農民工以及1.1億希望遷入城市居住的農村人口帶來福音。北京希望通過加速城市化進程,來應對工人薪水不斷上漲、生產成本增加的困境,並通過拉動內需來擺脫經濟增長對於出口製造業的依賴。
周二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文件提出了改革發展的重點,分析人士認為,這些綱領性的內容將會決定未來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並且最終走向全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網路,因為這對於推進城市化的目標實現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由於中共領導層提出的改革綱領表述都非常寬泛,因此人們很難猜測其中具體的含義是什麼。唯一的辦法是在未來的幾個月乃至幾年中拭目以待。
但分析人士指出,將社會福利統一起來,有利於公民在全國範圍內自由尋找合適的發展機會,也會給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有利條件。各地通用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義務教育等福利待遇,有助於給中國日漸薄弱的生產效率增長施加推力,也有利於扭轉中國人"未雨綢繆"式的重儲蓄輕消費理財方式。
財稅體系也將做出調整?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如果中央政府能夠出資,建立一個全國標準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就能方便人口的流動。流動性就意味著更好、更高效地利用勞動技能。"
將這類社會福利支出的財政負擔轉移到中央政府,可以減輕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改善其入不敷出的困境。地方財政僅僅得到全國稅收收入的一半,但卻要承擔80%的公共支出。
根據投資銀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估計,中國地方政府負債總額可能已經超過16兆元人民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估算,這一數字應該佔到中國經濟總產值的差不多三成。瑞信香港分部的分析師陳昌平(Vincent Chan)認為,財政改革主要涉及官方機構層面,應該更容易達成協議。
雖然中共中央委員會宣佈的財稅改革方針相當模糊,但更好地平衡中央和地方之間的財政負擔似乎是未來的方向。
全民醫保不再是夢?
上世紀90年代的醫療改革結束了免費醫療,儘管政府在過去幾年中已經將醫療保險在全民中的覆蓋率提升到了95%。
不過,經濟學家指出,建立一個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險體系將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醫藥用品買家,有助於降低醫保成本,提高醫療品質。
中國的養老保險金是從1997年才開始收繳,因此省級的養老保險基金面臨嚴重的資金不足問題。更糟糕的是,一名雇員只有在同一個省份連續工作15年以上,才能夠支取僱主為其繳納的養老金。這不僅阻擋了人們去其他省份尋找更優工作機會的念頭,也促使人們自己加緊儲蓄而不去消費,更增加了公共財政的壓力。
相比之下,全面實現9年義務教育似乎是一個更容易完成的任務。根據瑞信銀行的統計,教育是中國政府最大的單項支出領域,甚至高於國防支出。不過,這些財政負擔95%都由地方政府承擔。
況且,文章開篇提到的棚鷹民工子弟學校學生家長要額外支付的學費並不算在其中。因為這樣的學校沒有正式的辦學資格,不屬於九年義務教育的范疇。雖然許多城市都許諾要為為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入學機會,但事實上,根據一項調查結果,北京一共有230座民工子弟學校,承擔著教育七成農民工子女的重任。
來源:路透社 編譯:雨涵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