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研究:至少八分之一新冠染疫者有長期後遺症

2022年8月13日

每八個新冠染疫者中就有一人在感染後數周或數月顯示長期後遺症狀。這是來自荷蘭的一項大規模研究的結果。 不過,該研究未包括較新的變異毒株,如德爾塔和奧密克戎。

https://p.dw.com/p/4FM6G
發表於《柳葉刀》的研究指出,12.7%的染疫者有長期症狀
發表於《柳葉刀》的研究指出,12.7%的染疫者有長期症狀圖片來源: Cindy Ord/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該研究報告8月4日發表於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 The Lancet )。研究過程中,76400多名成年人按科研人員要求填寫一份關於23種常見新冠病毒患者症狀的線上調查問卷。從2020年3月到2021年8月,每個參與者共填寫24次問卷。    

調查顯示,5.5%(超過4200名)的參與者稱,自己確診染疫,其中超過21%的人在感染後3到5個月內至少又出現新症狀,或症狀加重。不過,近9%的未染疫的參與者也報稱有類似情況。    

研究人員指出,數據表明,12.7%的染疫者——約佔八分之一——有長期症狀。

 

圖中有新冠長期後遺症的患者正在德國診所做康復治療
圖中有新冠長期後遺症的患者正在德國診所做康復治療圖片來源: Sina Schuldt/dpa/picture alliance

此項研究的特出之處是,有一個龐大的未染疫者對照組,研究人員通過其數據能夠區分新冠病毒的真正後期影響和疫情對人們的普遍影響。染疫者在感染前後也有症狀記錄,使研究人員能確定哪些症狀與新冠病毒有關。常見的症狀有:胸痛、呼吸困難、肌肉疼痛、味覺和嗅覺喪失,以及全身疲勞。  

來自格羅寧根(Groningen)大學的作者巴勒林(Aranka Ballering)說:「通過觀察未染疫者對照組和患者組染疫前後的的症狀,使我們有機會參考可能由大流行病引起的其它健康受損症狀,比如經由限制和不確定性給當事人帶來的壓力。」

該作者同時指出,該項研究未包括較新的新冠變異毒株,如德爾塔、奧密克戎,因此,未能提供有關「腦霧」(難以集中精神,無法清晰思考)等症狀的數據,而這是自較新的變體出現後才出現的長期後遺症的一個常見跡象。    

研究報告的另一作者羅斯馬倫(Judith Rosmalen )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還應納入心理症狀,如抑鬱和焦慮,以及在低水準的體力消耗之後也出現的諸如腦霧、失眠和疲勞等現象。  

挺過新冠,噩夢未完

未參與該研究項目的英國萊切斯特( Leicester )大學醫學家布萊特林( Christopher Brightling)和埃文斯(Rachael Evans)稱讚說,與此前的新冠研究相比,這是一個重大進展。

他們也在《柳葉刀》上寫道:讓人鼓舞的是,「來自其它研究的新數據表明,在接種過疫苗或感染過奧密克戎變體的人群中,患長期後遺症比例較低」。

(法新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專訪:新冠病毒如何影響心率和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