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研究:德國經濟過度依賴中國

2022年2月21日

德國經濟界對華投資有增無減。一研究報告警告說,轉讓到中國的德國技術越多,將來,中國就越不會在乎德國合作夥伴。

https://p.dw.com/p/47MaV
Coronavirus in China Changchun Autoproduktion VW FAW Werk
大眾長春汽車生產線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Zhang Nan

(德國之聲中文網)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警告說,德國在經濟上同中國的紐帶過於緊密。該所貿易問題研究專家朗哈默 (Rolf Langhammer)在周一(2月21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 "德國公司正日益危險地依賴中國當局的善意。" 他警告說,德企 "將自己的技術轉移到該國並可能被該國企業擠出市場,是在服務於中國的地緣政治權力要求。" 

根據該項研究結果,1990年代以來,德企在華子公司和生產基地數量不斷增加。 2019年,德國約7%的對外投資在中國實現,約890億歐元。而2000 年,比例僅 1% 左右。在製造業--即化學、機械工程或汽車製造--德企對華投資在對外總投資中的佔比更從 2% 升至14%(610 億歐元)。

美國限制技術轉讓 

相比之下,作為全球最大對外投資者的美國則往往避開這一增長區域,而側重於投資歐洲:2020 年,只有大約 2% 的美資流入中國(1100 億歐元),在製造業,為 6%(540 億歐元)。朗哈默就此表示: "鑑於中國多年來一直是世界上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並為企業提供了非常有利可圖的銷售市場,美企的這一謹慎態度更讓人驚訝。" 

中國:是夥伴還是對手?

他指出, 中國還在逐步放寬限制, 許可外企進入美國人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服務領域,儘管如此,美方仍如此矜持,顯然是因為對經由知識轉讓或與敏感、安全相關訊息的監控技術被中方利用的擔憂太大。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報告指出,美國不僅實施針對在美設址的外企的投資管制以保護國家安全,而且也對美企在境外的擴張也實施監管,以確保敏感訊息不落入他人之手。報告強調,而德國通過《對外貿易法》僅規範外企在徳經營活動。

汽車製造商的特殊依賴關係

朗哈默認為,"中國的目標是更能獨立於他國,特別是制度性競爭對手美國,能自行生產關鍵技術。要做到這一點,該國目前尚需得到自己還不掌握的專業知識。" 他強調, 正因此,外國投資者必須意識到,一旦中方擁有了必要的技術知識,"外企就只能替當地供應商服務,以致被當地供應商取代。" 他指出,多年來,德國企業,尤其是汽車企業,一直在中國獲利,而現在,它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可能會成為問題。它們向中國企業提供了必要的專業知識,早晚會被中企所替代,並由此給中國在地緣政治競爭中擁有更強大談判地位幫了大忙。" 

(路透社, IfW)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