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石油開采權的風水輪流轉

克里斯迪安-沃克2003年3月19日

如今,美英各大石油集團已經虎視眈眈,盯準伊拉克這塊「肥油」的開采權。據推測,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幾乎與沙烏地一樣多。伊拉克在戰後廢墟中新生,必須以石油換取美金。那樣,可能導致伊拉克未來成為最大的石油輸出國,此舉將導致油價大幅下跌。

https://p.dw.com/p/3PLv
美英的競爭對手,來自法國和俄羅斯的石油集團曾經和薩達姆政府做過不錯的交易圖片來源: AP

在巴格達修建一座新的高層辦公樓,修建製造日常生活用品的生產設施,或制訂未來巴士拉港口自由貿易區的經營計劃,以及在推翻薩達姆政權之後由誰投入多少資金在伊拉克進行哪些建設,所有這一切現在都很具體地開展起來。無論如何,即使沒有戰爭的摧毀,伊拉克的所有基礎設施實際上也需要更新了。

伊拉克急需重建

中東經濟文摘周刊的希斯列舉了急需建設的幾個方面:「伊拉克也許需要5000兆瓦的電能。此外,供水系統也需要投入大筆資金,以及污水處理系統、醫院、整個衞生系統和通訊設施,所有這一切都很薄弱。」

目前已簽訂了一系列合同。除了美國公司以外,海灣國家顯得特別活躍,並且從經商的角度來看也特別實際。不久前阿拉伯國家的一些私人投資者建立了一項1億美元的基金,用於資助有利可圖的伊拉克重建項目。因為迅速盈利是能夠盡量阻止戰爭帶來的直接或間接消耗的唯一途徑。

假如沙烏地油田也遭摧毀

問題的關鍵則在於石油工业。沙烏地阿拉伯前石油大臣賈瑪尼認為存在多種可能性,其中包括薩達姆在最後一分鐘退位:「那樣的話美國人就可以不動聲色地輕而易舉來經營那些油田,提高原油產量,並且在年內降低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但是假如不光伊拉克,而且沙烏地的油田設施也遭到摧毀,從而導致國際市場原油大量缺失,那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對此我根本不想多想。那將是世界經濟的一場災難。」

伊拉克將成為世界最大原油輸出國?

但就近期情況來看局勢顯然還不是這個樣子。據推測,伊拉克所擁有的巨大的石油資源幾乎與沙烏地一樣多。而正因為伊拉克需要石油換取的每一塊美金來進行重建工作,專家們估計,未來6到8年,伊拉克將成為世界最大原油輸出國。此舉將促使油價大輻下跌,其結果是,加拿大以及北海海域成本高昂的石油開采活動將無利可圖。這正符合石油王國的意願:它們的黑金幾乎是自動從地下噴湧而出。此外,鑑於目前形勢發展尚不可測度,以及難以估量的戰爭損失,海灣國家更需要這樣的經濟保證。

希斯說:「這一切將對經濟改革計劃產生影響,假如外國投資者出於安全的考慮撤離該地區,那麼利雅德和馬斯喀特剛剛起步的經濟自由化可能就會減緩。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投資,僅僅靠美元的幫助無濟於事,從高额举债的沙烏地阿拉伯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在沙烏地,大約30%的人失業。這也是人口出生率過高以及迄今為止對石油儲備的盲目樂觀造成的。」

總之,從多方面考慮都急需穩定海灣地區局勢,沒有人願意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