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生產轉移-德國就業市場雪上加霜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10月23日

為贏利計,越來越多的德國企業將生產線轉移至薪水水準較低的國家和地區。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公司估計,這一趨勢將使德國就業崗位減少25%。如果此項估計不虛,則德國本已十分嚴峻的就業市場形勢將更為不堪。

https://p.dw.com/p/5keu
前景堪憂的德國勞動市場發展如蝸牛行。圖片來源: dpa

10月22日,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公司(BCG)公佈一份研究報告。根據該報告,在最嚴重的情況下,至2015年,德國有可能失去200萬個就業崗位。該報告指出,對這一發展,許多人還完全沒有意識,「關注這一趨勢的只是少數人」。至於如何解決這一問題,BCG提出建議,必須實施新的就業模式以及放棄加薪等措施。此外,還必須在開創性領域和服務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否則,失業問題將越來越嚴重。

多數德國人掉以輕心

根據德國阿倫斯巴赫(Allensbach)民意調查所的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雖然64%的德國人認為,許多企業將轉移其生產基地,而且,其中62%的人預計,轉移生產的企業數量將繼續增加,但只有40%的人認為,德國作為工業大國的地位會因此受到嚴重影響。波士頓咨詢集團公司(BCG)就此指出,絕大多數德國人對這個對未來至關重要的問題掉以輕心。

前景堪憂

BCG首席執行官斯特呂文指出,德國企業轉移問題還剛剛是個開始。根據BCG的統計,從1997至2003年的短短6年內,來自東歐和亞洲地區的進口翻了一番,佔德國工業生產總量的 6%。企業轉移的速度和規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產總成本和各產品本身的「轉移性能」,就此而言,各產業受到「轉移」的影響不盡相同。此外,對風險的考慮,供貨市場的交貨速度及其結構也在企業的轉移戰略方面起重要作用。

最易成為轉移對象的是基本實現了標準化、勞動密集型、便於運輸、對其交貨時間和風險因素容易加以控制的產品。例如,電子產品和沙發等。講求多樣性的產品,比如汽車座椅、食品、藥品等未來也能繼續在德國生產,並且具有競爭力。但象電冰箱、鞋類和電視機等一類產品不久將幾乎只在東歐或亞洲生產。

如何應對

德國國內生產一台電視機的成本為251歐元,中國是190歐元;遠東地區的薪水水準只及德國的六分之一;零件的成本不到德國同類品的一半。斯特呂文就此表示,越來越多的產品將在亞洲生產,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德國境內「斤斤計較好」的消費觀更加強了這一趨勢。

BCG(波士頓咨詢集團公司)認為,創新和勞動條件的靈活性是制止或延緩就業崗位轉移的先決條件。此外,德國政府應當繼續允許開放低薪領域,併發動教育攻勢。首席執行官斯特呂文表示,德國當然不能考慮將薪水降至中國水準,但周末工作、薪水與業績掛鉤以及放棄增薪等等卻已勢在必行。

近期卡爾施塔特連鎖商場和歐寶汽車公司等大型企業傳來的危機消息可以被看作是德國亟需實施這些措施的反證。這兩大企業的生存危機以及不久前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和目前大眾汽車公司的勞資糾紛的最大原因無一不是德國勞動成本過高。

然而,病因雖已大致確定,改革的「猛藥」也已開出,但鑑於德國的福利社會性質及傳統習慣使然,施猛藥雲雲又談何容易?

(凝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