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維多利亞湖的生態系統行將崩潰?

2012年10月2日

一種魚摧毀了一個湖泊的生態系統,這是2004年獲得奧斯卡獎提名的一部紀錄片描繪的肯亞维多利亞湖的境況。一位非洲研究人員在接受採訪時,講述了維多利亞湖的發展狀況。

https://p.dw.com/p/16ImF
Fishing Boats at Ggaba Landing Site, Lake Victoria 30. August 2006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Ugandan_fishing_boats.jpg?uselang=de Lizenz: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deed.de +++ sarahemcc +++
圖片來源: sarahemcc

(德國之聲中文網)紀錄片《達爾文的噩夢》2004年獲得奧斯卡獎提名,但也招來了許多批評。該片展現了非洲南部維多利亞湖尼羅尖吻鱸養殖業的慘淡景象,及其對生態和社會經濟產生的影響。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水科學系教授馬嘎亞(Yunus D. Mgaya)在接受《全球環保創意》的採訪時,講述了這部紀錄片帶來的反響,以及維多利亞湖沿岸的現狀。

1996年至2005年,馬嘎亞參與了「維多利亞湖環境管理項目」有關維多利亞湖魚類的研究。目前,他擔任「坦桑尼亞環保協會」的顧問,還是「坦桑尼亞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會員。

Yunus D. Mgaya Professor an der Fakultät für Aquawissenschaften an der Universität Dar Es Salaam in Tansania +++Yunus D. Mgaya+++
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的馬嘎亞教授圖片來源: Yunus D. Mgaya

《全球環保創意》:馬嘎亞先生,2004年,紀錄片《達爾文的噩夢》首次上映,您一定也看過。您感到生氣嗎?

馬嘎亞:第一次看了這部電影后,我的想法是,它反映了一些事實,但同時也不是沒有錯誤。電影對維多利亞湖狀況的描述有點誇張。製片人在反映社會經濟狀況時流於片面,他們甚至沒有努力去進行客觀報導。

《全球環保創意》:對您來說,影片的具體缺點是什麼?

馬嘎亞:影片對九十年代尼羅尖吻鱸興旺時期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沒有作任何報導。我們看到的只有妓女,還有在撿殘剩魚的孩子們。然而,作為重要的出口產品,尼羅尖吻鱸給當地居民和鄰國帶來了大筆錢財。

《全球環保創意》:尼羅尖吻鱸從五十年代起在維多利亞湖放養以後,幾乎把其他所有的魚都吃光了。不過,這並不是其他魚類滅絕的唯一原因,是這樣嗎?

馬嘎亞:尼羅尖吻鱸在湖中放養後,有兩百多種魚類消失。但是,在同一時期,水質也逐年明顯惡化,磷酸鹽和硝酸鹽的濃度顯著增加,使得藻類蔓衍,以食用這些藻類為主的魚類大量繁衍,其他的魚類則消失了。

那麼,導致水質惡化的原因是什麼呢?該地區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及農業生產,沒有根據人口增長加以調整。此外,還缺乏處理廢水的基礎設施。位於維多利亞盆地的所有城市都把廢水直接排入湖中。

早在九十年代,肯亞、坦桑尼亞和烏干達等鄰國,就已在共同商討改善維多利亞湖及其周圍地區的社會、經濟及生態狀況。各國政府於1996年啟動了「維多利亞湖環境管理項目」,這一項目也得到了「世界銀行」的支持。從草根階層到政府都採取了不同的措施,譬如對漁業和林業進行調整,使廢水等問題得到了緩解。因此,2004年,當那部電影在拍攝的時候,維多利亞湖水的營養物質含量已經開始逐漸正常。這一點,在影片中根本就沒有出現,項目的整體積極影響被忽略了。

Viktoriabarsch http://www.coop99.at/darwins-nightmare/darwin/htmldt/startset.htm // picture 3 all photo credits 2004 (c) coop99
影片《達爾文的噩夢》的鏡頭:維多利亞湖畔,人們在殘剩的魚廢料中尋找還能吃或者可用的東西。圖片來源: 2004 / coop99

《全球環保創意》:這部紀錄片使廣大公眾瞭解了發生的環境問題。當地的狀況是否也因此有所改善?

馬嘎亞:影片引發了各種不同的反應。政府讓人拍攝了一部自己的紀錄片,以示反駁。此外,還啟動了一個項目,研究維多利亞湖的生態系統,並由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和坦桑尼亞漁業研究所主要參與。研究結果正在印刷中。

《達爾文的噩夢》給我們造成了負面的公眾形象,但也部分地起到了積極作用,坦桑尼亞因此而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當然,尼羅尖吻鱸養殖業所毀掉的,是對維多利亞湖的生態系統有益的。這是看問題的一個角度。但是,那些把尼羅尖吻鱸看作收入來源的人,看法就不同了。

《全球環保創意》:維多利亞湖周圍居民現在的狀況如何?

馬嘎亞: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當地居民依然非常貧困,環境問題還沒有全部得到解決。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看到快速的進步。

《全球環保創意》:那麼,維多利亞湖生態系統的境況如何?「維多利亞湖環境管理項目」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提出警告:三十年以後,維多利亞湖中的所有生物都將滅絕。您是否覺得有道理?

馬嘎亞:這是一個預測。如果我們不能改善湖水的品質,不阻止家用和工廠污水繼續污染維多利亞湖,那麼,這種情形可能成為現實。

http://de.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Datei:Lates_niloticus.jpg&filetimestamp=20090219080408 2008 +++ Pavel Zuber +++ Lizenz: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deed.de
尼羅尖吻鱸的魚頭圖片來源: Pavel Zuber

《全球環保創意》:水質差的情況已持續多年,但是,對尼羅尖吻鱸似乎並無大礙。從長遠來看,這是否意味著尼羅尖吻鱸將成為唯一能夠在維多利亞湖生存下去的魚類?

馬嘎亞:尼羅尖吻鱸是其他所有魚類的敵人。就其生物總量而言,目前它是佔主導地位的魚類。然而,它的品質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九十年代,很容易在捕捉到的尼羅尖吻鱸中,發現一條200公斤重的魚。如今,尼羅尖吻鱸的重量一般在10至20公斤之間。也就是說,現在從捕撈的尼羅尖吻鱸要小得多。這是過度捕撈的明顯特徵。魚在捕撈之前,沒有足夠的時間生長。

如果這一情況不改變,那麼,捕撈到的魚就會越來越小,最後導致魚雖然不會絕跡,但是將賣不掉。作為商品,它就會壽終正寢了。

《全球環保創意》:如果尼羅尖吻鱸絕跡,對湖來說是否有好處?

馬嘎亞:一再有人提出這個問題:為什麼不讓尼羅尖吻鱸在湖中消失,讓生態系統回歸到此前的狀態。就當地的社會和經濟角度來看,有人會把此舉視為瘋狂。尼羅尖吻鱸帶來了很多經濟效益。作為生物學者,我認為尼羅尖吻鱸無論如何應該留在湖裡,因為它是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但是,我們需要制定合理的捕撈規則,譬如設定捕撈額度。

作者:Michaela Führer
責編: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