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特斯拉逆風開新疆門市 白宮:私部門應反對種族滅絕

2022年1月5日

12月31日,特斯拉在微博上公佈於新疆開設首間門市。此事發生在美國政府禁止進口新疆產品之際,白宮雖未直接評論特斯拉的舉措,卻也呼籲私部門「應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新疆的人權侵犯和種族滅絕行為」。

https://p.dw.com/p/456U2
China - Tesla Showroom
中國已成了特斯拉重要的全球銷售市場。截至目前,特斯拉在中國已開設超過210間門市。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Lu Hongjie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美中兩國就新疆維吾爾人涉及強迫勞動一事進行爭辯之際,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在新疆烏魯木齊的一間新店面引發美國政府的關注。

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周三(5日)表示,她不會直接評論特斯拉的行動,但一般來說,「私營部門應該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新疆的人權侵犯和種族滅絕行為。」

「國際社會,包括公共和私營部門,在談到新疆發生的事情時,不能視而不見,」她說。

美國最大的穆斯林倡議組織美國伊斯蘭關係委員會(The Council on American-Islamic Relations)則對此舉表達憤怒,稱特斯拉在「支持種族滅絕」。該委員會在官方推特上發文要求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必須關閉其新疆門市」。

特斯拉在12月31日於微博官方帳號上發布了新疆門市開始正式營運的消息。特斯拉寫道,「作為新疆首家特斯拉中心,這裡集銷售丶售後丶交付為一體,助力新疆用戶暢享一站式服務體驗,也為特斯拉車主的西部之旅保駕護航。」目前,特斯拉在中國已經開設了約30家門市。

專家:特斯拉不違法 但須注意企業形象

12月23日,就在特斯拉烏魯木齊門市開幕前一周,美國總統拜登才簽署了「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禁止美國企業及個人實體進口任何新疆製造的產品。中國外交部對此發布聲明回覆,指美國的新法律「罔顧事實真相,惡意詆毀中國新疆人權狀況」,要求美方「立即糾正錯誤」。

針對特斯拉開設新疆門市一事,是否有違美國法律?英國商業顧問機構International Marketing Partners執行長艾倫(Allyson Stewart Allen)向德國之聲表示,技術上來說,如果特斯拉沒有使用新疆制零組件,只有銷售行為的話,那就稱不上違法。

然而,艾倫也表示,特斯拉在新疆展店一事,也可能會影響到全球顧客對該公司的印象。「我們要知道,在行銷的世界中,印象代表了一切。這是特斯拉必須要注意的面向。」

根據電動車媒體CNevPost,特斯拉在中國已經有211間店面,而烏魯木齊這間是特斯拉在中國最西邊的門市。特斯拉已在烏魯木齊安裝了兩個超級充電站,在整個新疆則共有七個。

對特斯拉而言,在中國的銷售成了該公司近年來增長的一大關鍵,特斯拉財報指出,在2020年,中國市場貢獻了特斯拉約三分之一的全球銷量,僅次於北美市場。

在此之中,新疆的銷售成長潛力也開始浮現。根據CNevPost報導,新疆目前有近5萬輛新能源汽車(NEV),而烏魯木齊在2021年前7個月的新能源汽車成長率同比達298%。

新疆成美國企業難題

然而,特斯拉在人權紀錄堪憂的新疆擴展業務一事,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對聲浪。

國際組織人權觀察估計,中國對超過100萬名維吾爾族穆斯林進行迫害,該組織稱之為「反人類罪」。人權觀察表示,中國當局將人們拘留在再教育營中,強迫他們放棄自己的文化,轉而學習中國的習俗,如學習普通話。另有一些囚犯描述了在再教育營中遭受強姦丶醫學實驗和強迫絕育的情況。

Washington | Anti China Protest Uiguren Genozid Abstimmung Großbrittanien
美國國務院將新疆維族的遭遇定調為「種族滅絕」,總統拜登並在12月底簽署法案,禁止進口新疆製造產品。圖片來源: Drew Angerer/Getty Images

彭博社報導,美國製造業聯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主席保羅(Scott Paul)便強烈批評特斯拉開設新疆門市的行為。

「任何在新疆做生意的公司都是在當地發生的文化及種族滅絕的同謀,但特斯拉的行為特別卑鄙,」保羅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寫道。

特斯拉沒有就此事立刻回應彭博社的評論請求,但如何處理新疆問題,已成了許多與中國做生意的美國企業的一大難題。近來從晶片大廠英特爾到零售巨頭沃爾瑪,都因為拒絕使用或者下架新疆貨,而遭到中國民眾的抵制。

英特爾後來在微博上向中國大眾道歉,但並未表示未來會續用新疆產品。在中國有超過370家門市的沃爾瑪則並未就此事進行回覆,但面臨中國蓬勃發展的零售市場,沃爾瑪恐怕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彭博社丶Business Insider丶CNevPost)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