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無後顧之憂的中國

澤林2015年7月25日

美國對伊朗和古巴採取的新政策賦予了德國經濟新契機。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則認為,無後顧之憂的中國更能快速採取行動。

https://p.dw.com/p/1G4bW
China Kuba Xi Jinping Raul Castro Treffen in Havana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改變了外交策略。該國不再孤立古巴和伊朗等國,而是表現出合作意向。美國政府去年便開始嘗試對古巴政策做出180度大轉變。核協議則是下一個合理的步驟。美國下一個接觸的合適對象可能將是北韓。過去數十年間,美國對伊朗和古巴一直是相互敵對,如今則一笑泯恩仇。

首先是對古巴:自從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古巴的總統卡斯楚(Raul Castro)4月10日在巴拿馬峰會上握手致意後,兩國便恢復了外交關係。時隔33年後,白宮將古巴從恐怖主義名單上剔除。從本周開始,古巴和美國再次互設大使館。依照這個變革的速度,古巴人有望盼來美國取消對該國的貿易、金融和旅遊限制,並使雙邊關係得以正常化。

美國欲鞏固地區影響力

歐巴馬不僅想借此大刀闊斧改變美國的外交政策。他同時也希望鞏固對這些地區的影響力。因為強大的經濟競爭對手中國早已與古巴接觸,並且成為委內瑞拉的最重要貿易夥伴。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夏天的國事訪問就能看出端倪。習近平訪問古巴時,為其提供了新貸款以及擴建基礎設施和可再生能源的合同。舉例而言,中國注入的資金將幫助建立聖地亞哥德古巴的新碼頭。

美國要和古巴建立相同的信賴關係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與伊朗還得耗費更長的光陰。雙邊的不信任可謂是根深蒂固。德國人要與其建立互信會比美國人更容易,但卻沒有中國那麼簡單,儘管德國企業在經濟制裁前已經與之建立良好的貿易關係。德國曾經是伊朗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但在六年前,中國取代了德國的地位。不過如今情況必須有所轉變。因此,德國財長嘉布瑞爾上周末成為達成核協議後首名造訪德黑蘭的西方政治家,隨行的還有大批經濟界代表。

Frank Sieren Kolumnist Handelsblatt Bestseller Autor China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圖片來源: Frank Sieren

許多德企仍遷延觀望

嘉布瑞爾理所當然受到高規格的接待,與該國總統、石油部長和央行行長會晤。德國工商大會(DIHK)預計,德國對伊朗貿易的出口量將達到數百億之高。但想取代中國人卻沒有那麼簡單。對德國人而言,細節才能決定成敗。儘管各大機構代表如德國工業聯合會(BDI)主席格裡洛(Ulrich Grillo)、德國機械設備製造聯合會主席菲斯特格(Reinhold Festge)和德國工商大會主席施魏澤(Eric Schweitzer)幾乎都隨部長出訪,德國企業領導人仍顯得小心翼翼。只有林德集團(Linde AG)派出了總裁前往德黑蘭。戴姆勒和大眾只由首席說客作為代表。因為德國企業代表目前能承諾的內容有限。

核協議目前還需要美國國會批准,但國會裡已出現反對聲浪。德國企業不想與美國人作對。對其而言,美國市場太過重要。若伊朗不遵守協議該如何是好?屆時德國伊朗的合作又得終止,股票行情將會下跌。除此之外,伊朗依舊是沒有新聞和言論自由的國家。該國甚至對罪犯處以亂石砸死的石刑。在這些議題上,德國企業和經理人們必須顧及公眾輿論。還有,人們該如何應對以色列的擔憂?而以色列對美國擁有一定的影響力。

中國企業得以歡慶

另一方面,中國的經理人和企業家都不需要顧忌上述問題。相反的:北京令其無後顧之憂。嘉布瑞爾卻無法做到這一點。北京政府認為,經濟合作遠比制裁更好。伊朗當然樂見這樣的觀點。早在今年4月,在與伊朗達成協議之前,一組伊朗代表團已經在該國的石油部長贊加(Bijan Zanganeh)的率領下前往北京,該國要盡快與最重要的石油買家重新接頭。而對西方國家而言,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他們無法快速由防守轉為進攻。中國人則能無拘束地更快速採取行動。

德國之聲專欄作家弗朗克澤林20年來生活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