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實現更多的自主

2019年2月18日

德美關係漸行漸遠。如今在德國人看來,中國才是他們更可靠的合作夥伴。 本台專欄作者澤林認為,這是在多元化世界秩序中實現更多自主的重要一步。

https://p.dw.com/p/3DalC
Deutschland Germany: Hundreds protest against Donald Trump in Berlin
布蘭登堡門前反對川普的抗議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ZUMAPRESS/W. Effenberger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項民調結果從德國人的角度清楚地顯示了世界秩序的結構在如何發生著變化:超過5000名具有代表性的受訪德國選民中,42%的人認為,中國"稍許"或"明顯"是比美國"更可靠"的合作夥伴。 38%的人猶豫不決。只有25%的人認為美國"更"可靠或"明顯"可靠。

而認為美國"明顯"可靠的人,其比例甚至還不到9%。此次調研不是受中國政府委託,而是由具有親美傳統的德國"大西洋之橋"協會組織的一次民意調查。該協會成立於1953年,主席是前不久在競爭基民盟主席一職的角逐中以微弱劣勢敗給克蘭普‧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的弗雷德裡希‧梅爾茨(Friedrich Merz)。柏林輿情研究所Civey實施了此次調查。

"大西洋之橋"協會理事會成員兼德國聯邦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特根(Norbert Röttgen )稱調查結果的清晰程度令人驚訝。他批評德國人的思維是"某種形式的自相矛盾"。因為一方面選民表示"我們必須與美國保持距離",但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必須要有人來承擔責任。而從歐洲的情況來看,承擔責任德國應當仁不讓。

然而讓德國像美國那樣更多參與國際行動,對大多數人來說也是不可接受的。羅特根說:" 事實上,近80%的受訪者都反對聯邦國防軍加強在世界範圍內的軍事參與。 只有不到15%的人對此表示贊成。 在這種相互矛盾的基礎上,人們無法制定政策。

或許還有可能性?

中國和俄羅斯不是危機熱點

幾乎一半的受訪者希望通過一支歐洲軍隊取代國家武裝部隊。有12%的人拿不定主意。然而大多數民眾都表示願意為這樣一支軍隊提供比聯邦政府目前國防預算更高的國防開支。與此同時,德國人顯然認為世界其它地區應該更加理智地自己解決其問題。幾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德國的國際外交政策沒有影響力。這個評估很現實,因為即使作為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德國的作用還是太小。

對一再被突出的所謂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德國選民也並不感到很嚴重。對中國擴張其勢力範圍是否會成為"危險的危機熱點"這一問題,只有2%左右的受訪者給予肯定的回答。俄羅斯的情況也很相似。德國人對俄羅斯的評估很現實:在德國人看來,俄羅斯和中國既是挑戰也提供機遇,但並非危險的危機熱點。

然而在中東(敘利亞,伊朗,土耳其)問題上,情況則完全不同。近10%的人對中東問題感到擔憂。而對歐盟分裂表示擔憂者甚至佔15%。一部分人(31%)認為右翼民粹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政治傾向是最危險的話題,另一部分人(超過18%)則不出所料地認為移民問題最危險。

總而言之,德國人希望歐洲變得更加團結,更加獨立,他們願意為此付出代價。

Frank Sieren *PROVISORISCH*
本文作者Frank Sieren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華盛頓觀點相悖

在德國人看來,由於歐洲人對如何治理世界有著不同的看法,美國人應該少來摻和。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歐洲不願再與美國進行合作,而主要是因為歐洲希望有更多的選擇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例如在伊朗問題上,便是德國政界率先與北京一起說服了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解除了對伊朗的制裁。之後美國總統川普重新單方面終止了該協議。儘管遭到美國的反對,但是如今超過三分之二的德國人仍支持德國繼續遵守與伊朗達成的核協議。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訊號。

因為歐洲越是獨立和團結,就越有能力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例如德國時而與中國一起抵制美國,時而又和美國一起反對中國。德國人顯然對此心領神會。

德國人對國際政治的看法不僅理智和現實,而且對多極世界秩序的看法也非常與時俱進。當幾個實力相當的國際"中心"力量相互制衡時,多極秩序才能發揮出作用。

(本文作者25年來生活在中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