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中國的電動藍調

Frank Sieren2015年4月29日

電動車在中國尚未紅火。不過,生產商們不能放棄,因為,北京立意要電動車。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相信,電動車在中國肯定會有吃香的一天。

https://p.dw.com/p/1FHMM
China 2015 Shanghai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Industry Exhibitio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新汽車品牌「前途」做對了。儘管數周、數月以來,中國電動汽車市場上只傳來壞消息,「前途」依舊全力主打電動汽車牌。幾天來,上海國際汽車展上展出了該品牌迄今唯一的一款車:「前途K50Event! 」據生產商提供的數據,這一以蜻蜓為標誌的電動跑車可在4秒鐘內從0加速至100公里;最高時速200公里;頭一年要生產5000輛。考慮到該車一次性航程為225公里,這一預期數字可謂相當樂觀。

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的電動汽車生產商特斯拉(Tesla)的豪華款一次性航程畢竟還有500公里。但斯特拉去年要在中國銷售5000台車的目標依然未能實現,—只銷售了大約3000台。今年元月,在只售出120台後,斯特拉管理層大換班。其實,若能在走新路的勇氣外加上耐心,恐怕是正確的戰略。因為,政府希望有電動汽車,所以,也一定會出現這種情況。另一方面,民眾要求在大城市採取消除環境污染措施的壓力,也相當大。

高研製成本

生產商們目前還不能靠電動汽車掙錢。他們還必須在研發上面大筆投資。迄今還都是小步進展。電動汽車商務的一個複雜公式便是:新航程減去重量、加上更短的充電時間、加上就近充電站。一些在別的方面如此成功的德國汽車製造商目前的作為就像那些不能很快將電動玩具裝起來、因而興意闌珊的孩子。當然,實際數字的確也糟。政府希望看到,至2016年,電動汽車銷售量為50萬台,而到目前為止,平均每年只售出數萬台。戴姆勒合作夥伴比亞迪去年售出18648台,便成了市場頭領。這種狀況不死不活,讓人尷尬。

Frank Sieren Kolumnist Handelsblatt Bestseller Autor China
圖片來源: Frank Sieren

中國科技部也有些落伍:只要充電站數量不足,購買電動汽車補貼和上牌照免費等鼓勵措施,就都遠遠不夠。根據計劃,全國範圍內今年全年就該建起40萬個充電站。然而,現在就很清楚:科技部根本無法實現這一目標。不過,中國人跟不上時間表並不意味著,相關項目已然失敗。它有點像狩獵。不該問,獵物何以不沖著光亮來,而是應該考慮,獵物會在何處的灌木叢中一躍而出。

電動汽車作為奢侈品?

或許,革命的確會自上而來,來自高檔車。那時,電動汽車會成為每一個社會上層家庭車庫內的第二輛、第三輛車。或者,那巨大的創新動力自下而來。電動自行車多年來就已滿街跑。在北京,它們是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可以在自家的插頭上充電。中國國內已有1.2億輛電動自行車。以它為基礎,研發出某種輕型的Smart,或許大有前途。有一點是肯定的:誰能第一個實現突破,誰就會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並準能獲得全球範圍的成功。華為和小米剛在多功能手機上做出了表率。

Frank Sieren20年來在中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