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波昂聯邦藝術展覽館—德國最受歡迎的文化場館

Michael Köhler2007年7月8日

波昂聯邦藝術展覽館一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2001年,該藝術館總共接待遊客1百萬人次,成為德國最受歡迎的文化場館。過去幾年,「色雷斯人的黃金寶藏」、「梵蒂岡的巴洛克藝術」、「德國國家寶藏」等展覽讓德國各地甚至外國參觀者乘著旅遊大巴來到波昂。目前這裡正在舉辦「俄羅斯的靈魂」以及「埃及沉沒海底的寶藏」兩個展覽。

https://p.dw.com/p/BDjT
「俄羅斯的靈魂」展品圖片來源: AP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992年訪問波昂時參觀了波昂聯邦藝術展覽館,作為最早走進這座藝術聖殿的國家元首之一,她的言語中充滿了溢美之詞,伊麗莎白女王對當時的波昂市長說:「親愛的市長,您的城市作為一座文化教育中心,擁有悠久並且值得引以為傲的歷史。」

一些波昂市民曾經擔心,德國首都遷往柏林後,波昂藝術展覽館也會一同搬走。但是這樣的擔心並未成為現實。

1993年,德國前總理柯爾曾與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在這裡共同慶祝了「德法友好條約」簽署30周年。同樣在這裡,德國另一位前總理施羅德也曾會見了蒙古以及埃及的總統。

波昂聯邦藝術館從興建之初就不僅僅是一座普通的坐落在聯邦首都的藝術場館。它還肩負著展示德國文化特徵的重任。到1992年6月正式開放前,這座藝術館的興建道路雖不能說布滿荊棘,但也並非一帆風順。

BdT Deutschland Ausstellung Ägyptens versunkene Schätze in Bonn
埃及海底寶藏展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1949年,藝術家們就已經開始討論在波昂修建一座藝術館。1977年5月,聯邦政府宣佈要為波昂量身定做一套配得上「文化中心」的方案。當時的內政部長格哈德‧鮑姆認為,德國在文化領域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從法律上說,聯邦在文化領域擁有不成文的權限,那就是就整個國家的整體形象問題進行討論。從建國之初聯邦就擁有這樣的權限。有些任務各州無法勝任,只有聯邦才能完成。其中包括我們看到的聯邦藝術館。」

而當時北威州的文化部長尤根‧吉根松則很快提出了反對意見。「在鮑姆先生做出展現整體國家形象、以及憲法所賦予的權力之類的表述前,聯邦政府最好先聽聽別人意見,聽聽聯邦州是怎麼想的。」

柏林國家美術館的負責人迪特‧霍尼施也感到了強有力的競爭威脅。他在1978年的波昂聽證會上說:「如果要在波昂這裡建立一個新的收藏館,一個代表國家的收藏館,那麼就要考慮到聯邦州會提出反對意見。特別是我們柏林。我們已經有了一座肩負同樣責任的國家美術館。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在這裡發言的原因。」

但是波昂藝術展覽館並沒有成為這樣的國家收藏館,而是成為了德國最大、最成功的舉辦交替展覽的場館。它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博物館,也不負責收集、保存和研究。它在成立的第一年舉辦了成功的展覽以及討論會,之後一直致力於與世界其他博物館進行交流。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以及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珍品都曾在這裡展出,並吸引了無數的參觀者。

BdT v. 21.07.2006 Ausstellung The Guggenheim Collection in der Bundeskunsthalle Bonn
古根海姆珍品展圖片來源: AP

聯邦藝術展覽館以這種方式為國家以及民族間的相互諒解、以及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不過從開始討論到最終確定建立這樣一家展覽館花費了大約18年的時間。1984年6月,德國政府將聯邦藝術展覽館的地點選在了弗德裡希‧艾伯特大街。一年後,開始為建築圖紙進行招標。1986年夏天,來自維也納的建築師古斯塔夫‧佩希爾的方案獲得了一等獎。

1989年10月,展覽館奠基。1990年9月12日完工,1992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聯邦藝術展覽館的目的是:推動德國的文化發展,通過展覽以及舉辦文化活動或者交流提高德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

這座展覽館的建立與柯爾政府的努力革新密不可分。當時柯爾發起建立了三家文化機構:包括柏林的德國歷史博物館,波昂聯邦藝術展覽館,以及他在1982年政府聲明裡提到的:「我們的共和國、聯邦德國建立在災難的陰影之中。他現在有了自己的歷史。我們希望,很快在聯邦首都波昂成立一座歷史博物館,展示我們1945年以後的歷史,展示有關我們的國家以及分裂的民族的歷史。」

德國歷史博物館的創建負責人克里斯朵夫‧施托爾茲對這三座文化機構的建立大家贊賞,特別是其背後隱藏的政治願望。為了修建這些場館,需要從國家預算裡撥錢。而今天,波昂聯邦藝術展覽館每年可以從政府獲得大約1700萬歐元的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