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油價暴漲,有利於環保?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5月10日

國際石油價格暴漲,每桶原油已漲到四十美元。奧地利的旗幟報分析說,造成石油市場這一形勢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恐怖主義威脅,另一個是中國需求劇增。

https://p.dw.com/p/51KJ
中國石油需求量大增,大量從中東進口原油圖片來源: AP

文章說,1996年時,中國還出口原油,現在已成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年需求為一億噸,而且需求以每年10%的比率遞增。除此以外,中國也是進口金屬材料和糧食的大國,世界糧價也將大幅上漲。旗幟報的文章憂慮地寫道:

「對於世界經濟來說,這樣的形勢明顯將造成持續多年的通貨膨脹。為對付通膨,只有提高利率。但是高利率與原材料的高價格相結合,將使歐洲和美國業已飽和的國民經濟停止增長。

然而,形勢發展的最大受害者是環境:如果2030年之前,石油消耗量增加50%,而中國和印度仍然保持低水準的環保標準,那麼京都議定書規定的目標就成了一紙空文。

如此看來,石油價格上漲也有其好的一面:過去三十年中,由於人為壓低石油價格,直到今天投資開發其它能源仍然是件劃不來的事情。如果每桶原油價格漲到一百美元,每升汽油售價高達三至五歐元,形勢就會很快發生變化。不過,到所有汽車使用有利於環境的氫氣、工業使用太陽能、電廠只用水力和風力發電的那一天,還要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