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背景就別當德國隊教練
2008年6月16日克林斯曼自己也承認,2006年的世界盃上,自己更多的是為球隊鼓勁加油,充當的角色更像是一個「吹鼓手」,而勒夫則負責了更多具體的戰術方面的安排。勒夫的排兵布陣,給德國隊帶來了2006年世界盃上的成功,由此,克林斯曼認為:勒夫能勝任德國隊主帥的工作。
讓我們先不去評論克林斯曼的判斷,而僅看看這30年來德國隊主教練的經歷:從1978年10月11日德瓦爾接替肖恩成為德國隊主教練起,到2008年的勒夫,30年間,德國隊先後經歷過德瓦爾、貝肯鮑爾、福格茨、裡貝克、沃勒爾、克林斯曼和勒夫這7任主教練,這7人中,執教時間最長的是福格茨,從1990年8月接過克林斯曼的教鞭,到1998年9月卸任,總共執教了8年;執教時間最短的是裡貝克和克林斯曼,都不到兩年,不過這兩年德國隊的表現卻是天上人間:2000年歐洲盃上德國隊一場不勝出局,堪稱歷史低點,而克林斯曼接手的這兩年,則是德國隊走出低谷的關鍵。
這7名主教練中,貝肯鮑爾、福格茨、沃勒爾、克林斯曼在球員時代就是德國隊的重臣,他們率德國隊取得的成功也是有目共睹。剩下的3人中,只有德瓦爾取得了成功,率領德國隊取得了80年歐洲盃的冠軍和82年世界盃的亞軍。裡貝克的糟糕表現,讓德國人感到恥辱,而勒夫尚有待考察。
不是好球員是成為好教練的充分必要條件,但是像裡貝克和勒夫這樣,沒有顯赫背景的主教練想在德國取得成功真的很難。以裡貝克為例,征戰2000年歐洲盃的時候,缺乏威信,只好請回了39歲的馬特烏斯,並給了老馬隊長袖標,希望他能代為傳達「聖旨」。誰知道這一下是非不斷,球隊分裂成了兩派,老馬支持者和老馬反對者分庭抗禮,結果德國隊最後很不光彩的0比3輸給了葡萄牙打道回府。
德奧之戰,或許是心理壓力過大,一向溫文爾雅的勒夫也與對方主教練產生了爭執,被雙雙罰上了看台。同裡貝克一樣,勒夫缺乏顯赫的背景,在克林斯曼時代作為助理教練還好,因為球隊出了什麼危機,還有克林斯曼罩著。但是到了勒夫自己出任主教練的時候,一旦有了什麼風吹草動,那麼所有的矛頭立刻就指向了勒夫,就像德國在輸給克羅埃西亞的比賽時一樣。
德國隊大腕居多,雖然說通常情況下德國隊是一個團結的團隊,但在一帆風順的時候還好,若稍微有些挫折,就很容易出現問題。這次涉險過了奧地利一關,不過勒夫今後的麻煩,恐怕還會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