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氣候變得比政策快

2002年8月14日

近日來肆虐歐洲的洪水災害給許多國家造成重大物質損失。德國的環境保護組織敦促人們認真思考,在建設開發過程中存在哪些短期行為和不當之舉,為破壞生態環境埋下了隱患。

https://p.dw.com/p/2YgN
專家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發達國家是否採取措施圖片來源: AP

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估計,目前正肆虐歐洲的水患是悄然發生的氣候變化的前奏。這一環境保護組織敦促政府採取雙重策略,以控制災難性天氣造成的損失。一方面應從政策上施加更大壓力,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改變錯誤的防洪政策已是當務之急。除了暴雨天氣之外,人們在建築規劃和土地使用方面犯下的嚴重錯誤以及對防洪工作的貽誤也是導致災難性後果的原因。

野生動物基金會認為,把當前的水災單單歸咎於異常天氣和降雨過多是不對的。該基金會河岸環境問題研究所所長笛斯特教授解釋了其中若干原因:「河流谷地被建築物吞沒,山谷被用作滑雪場,以往被洪水淹沒的地區被排干,用於農業、住宅區和體育場館的建設。相當一段時間裡,政府沒有將防禦水患當作緊迫的任務。」他認為各聯邦州政府應對此負責。黑森州甚至拒絕在萊茵河岸保留安全蓄洪區以防漲水。奧德河德國境內一側,雖然1997年曾經歷洪水,之後卻仍然沒有額外增加蓄洪容量。甚至在歐盟的水利框架政策 中防禦洪水也不佔據重要地位。

野生動物基金會要求,河岸及山谷中曾被洪水淹沒的地帶如果被佔用,應立即退還用作防洪。此外應保留一定面積的土地以防禦洪水以及還原河岸的自然生態。在適宜的位置重新修建堤壩應優先於其它技術手段。可通過技術手段調節的蓄洪區域應限制在生態結構不易被破壞的區域。對改變自然環境的工程,如大面積集中式建築、土地重劃及河道的裁彎取直,應審查其減弱排水的效應,必要時應予以禁止。笛斯特強調:「有利於環境保護的防洪政策即使與地方利益發生衝突,也必須貫徹執行。」人們必須在氣候變化的新角度下,重新審視所有現行的防洪措施。

由於最近的災難性天氣,國際氣候環境政策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野生動物基金會估計,不僅洪水災害在增加,風暴、暴雨和乾旱也越來越嚴重。德國野生動物基金會能源政策和氣候保護處負責人君特女士抱怨說:「氣候變得比政策快。」其後果不僅在歐洲可以看到,今後第三世界國家將尤其深受其害。而這些國家恰恰缺乏基礎設施和資金,以應付不斷增加的災難。

這些災難帶來的社會和生態惡果已經有目共睹。根據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的計算,從1970年到2000年之間,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上升了5倍。50年代,只有14起天氣災害,90年代已經達到70起。這段時間裡,全球範圍內平均氣溫明顯升高。

君特還說:「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發達國家是否採取措施。因此我們要求制定明確的國際性氣候保護政策,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今天我們必須在可再生和高效能源上投資,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日後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