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峰會的疑難問題

Bernd Riegert2007年6月20日

去年荷蘭與法國的公民投票否決歐盟憲法後,在歐盟內部通過一部具有國家基本法效力的憲法的宏大構想等於被宣判了死刑。目前的出路是通過一個新條約修改2000年簽署的尼斯條約,就此各成員國在本周歐盟峰會前達成了一致。但各成員國的具體目標到底是什麼呢?

https://p.dw.com/p/Ayh2
波蘭總統卡欽斯基告訴梅克爾:死也保住平方根圖片來源: AP

本屆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還希望挽救歐盟憲法條約的核心內容,一個重要原因是,27個成員國中已有18個批准了這一憲法條約。條約中一個核心點是未來歐盟部長理事會的表決機制應變得更簡潔透明。尼斯條約曾規定,必須在國家,加權票數和人口比例方面獲得三重多數才能通過。而目前歐盟憲法則計劃引入雙重多數機制,即55%的成員國家,同時代表65%以上的歐盟人口。其目的是給少數國家結盟阻撓議案增加難度。經過多年的艱難談判,2004年歐盟各國接受這一原則並簽署了歐盟憲法草案,其中也包括波蘭政府。

因此,當波蘭政府現在要重新討價還價時,德國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反應失望。波蘭外交部長表示,當年在憲法草案上的簽字應已無效,因為該草案已被否決。現在的任務是修改尼斯條約,而尼斯條約曾給予波蘭更優惠的條件。為了削弱德國這樣的人口大國的影響力,波蘭提出不應以人口的絕對數量,而應取這一數字的平方根作為計算基準。這一建議遭到了25個歐盟成員國的反對。只有捷克政府表示,不會讓波蘭孤軍奮戰。

歐盟外交官指出,關於表決機制的爭議本來就是一個人為增加的摩擦點,因為只有在極少數例外時,部長理事會才會出現在表決中針鋒相對的情況。多數表決將在意見一致或至少獲得絕對多數支持的情況下進行。而在基本原則和財政問題上,成員國才擁有否決權。

除波蘭外,英國、法國和荷蘭也表達了修改尼斯條約的願望。據德國估計,在本周的歐盟峰會上,將就以上國家的提議得出協商結果。英國希望放棄接受一攬子基本權利,同時在某些政治領域保留不參與歐盟共同決策的權利。英國表示,本國法律制度不應受到影響,否則有必要通過公投批准歐盟憲法,而眾所周知英國人向來對歐盟持懷疑態度,公投的結果很難預料。

荷蘭政府堅持要求,在司法和內政方面不應再將本國政府權限移交歐盟。並將吸收新成員國的標準應明確寫入條約。另外,盟歌,盟旗等國家的象徵不應出現在新條約中。法國則希望通過一份簡短的條約,不包含基本權利條文,只有關於機構改革的內容。

英國還提出不設歐盟外交部長一職,但遭到大多數成員國的反對。2004年簽署憲法草案時,設立這一職務也是各國一致協商達成的。英國表示,問題其實並不是歐盟外長的職權,而只是外長這一稱呼,令人聯想到今後可能還有一個歐盟政府,英國人可不想接受這麼一個政府。

多數歐盟國家目前還不同意將以上爭執議題推到下一次政府級會議上討論,這樣也許可以避免本次峰會的失敗顯得過於突兀,同時給波蘭幾個月時間冷靜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