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將立法禁止強迫勞動產品進入供應鏈

2022年9月14日

歐盟委員會正式提出了一項法律草案,旨在打擊牽涉強制勞動的商品。儘管歐盟強調新法案不針對任何地區,但外界普遍認為,這一法案的推出,也是部分歐盟議員關注中國新疆人權問題的結果。

https://p.dw.com/p/4Gjyi
歐盟立法禁止強迫勞動產品進入市場
歐盟立法禁止強迫勞動產品進入市場圖片來源: Yves Herman/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委員會9月14日正式提議禁止牽涉強制勞動的產品在歐盟境內銷售。歐盟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在一份聲明中說,此項提議將對「抗擊影響全球數百萬人的現代奴隸制產生真正的影響。」他同時還強調,禁令也將適用於歐盟境內生產商品的進出口。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估計,全球大約有2760萬人處於強迫勞動狀態。聯合國9月12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也指出,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大約有五千萬人處在強迫勞動或強制婚姻的「現代奴隸制」困境中,其中約2800萬人被強迫勞動,而約2200萬人生活在強制婚姻中;2016年至2021年期間,陷入強迫勞動或婚姻中的人數增加了1000萬。聯合國提出了在2030年前徹底消除所有形式的現代奴隸制之目標。  

歐盟委員會提議的此項禁令被認為主要是針對中國。就在今年8月底,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公室剛剛發布了新疆人權報告,指控中國當局的一系列打壓維族人的行徑可能構成反人類罪,其中就包括強制勞動。2021年,歐盟從中國進口了超過4700億歐元的商品。不過,歐盟委員會在9月14日的新聞通稿中特意強調,禁令草案不針對任何特定地區或者行業,「但紡織、採礦和農業尤其面臨風險。」  

新疆是重要的棉花生產地區,全球太陽能光伏板的很大一部分材料也來自新疆。中國當局否認在新疆由侵犯人權的行為。北京稱,美國去年通過的《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是對中國人權狀況的 "誹謗"。  

美國的該法案旨在保障其市場上不再出現與新疆人權侵害相關的產品。按照美國政府的說法,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族穆斯林犯下了種族滅絕罪行。

上市產品也可能被收回
上市產品也可能被收回圖片來源: Javier Larrea/imago images

根據路透社此前獲得的歐盟禁令草案,新規將"適用於在生產、製造、收獲和提取的任何階段使用強迫勞動的產品,包括與產品有關的工作或加工"。  

同時該禁令"應適用於所有產品、任何類型、包括其組成部分,無論其行業、原產地、是否為國產或進口,以及是否用於在歐盟市場上投放或供出口"。  

草案稱,上述規則針對的是較大的經濟營運體,如進口商、製造商、生產商和產品供應商,因為他們面對的產品涉及強迫勞動的風險最普遍,受到的影響也將是最大的。  

而證明在製造和加工這些產品時是否涉及強迫勞動,是歐盟各國政府部門的職責。初步調查應在30個工作日內完成。之後當局可知會海關部門,以終止有關產品的流通,或將已上市的商品收回。  

為此,歐盟將建立一個資料庫,收錄涉事風險較高的特定地域或國家當局強迫勞動所製造的產品種類,並對公眾開放。  

該草案在成為正式法律之前,須在歐盟議會經過討論,並得到各成員國的批准。此後還要經歷24個月的過渡期方能生效。 

(路透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