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中問題專家:有期望才會有失望

2009年5月22日

歐中峰會20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雙方未能解決在一系列重大議題上的爭議。因歐盟準備的9頁共同文件草案未獲中方同意,峰會結束時只發表了一份44行的新聞稿,一般性地表述了雙方在國際問題上協調與合作的決心。中國總理溫家寶還在峰會結束時嚴辭警告歐盟不要干預「中國內政」。就歐中關係的發展,本台記者採訪了奧地利歐洲與安全政策研究所所長Franco Algieri。

https://p.dw.com/p/HuES
溫家寶和巴羅佐在布拉格歐中峰會上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歐盟外交官表示,在本屆歐中峰會上歐盟和中國都希望從外交危機中走出來。您怎樣評價目前的歐中關係?

Franco Algieri我認為去年的歐中峰會被取消並不意味著歐中關係經歷了一場危機,這其實是歐中關係中的一種常見的套式,雙方都希望在各自所堅持的立場上能夠再往前進一步。去年中國批評當時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主席的法國總統薩科齊會見達賴喇嘛,但是我覺得這也只能說歐中關係略微有一點退步。在歐盟同中國的關係史上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現在舉行峰會標誌著歐中關係重新恢復正常化,雙方間在過去幾個月裡所進行的工作還是會繼續進行下去。我覺得把去年歐中關係中的一點小波折說成危機未免太過誇張了。

德國之聲:本屆歐中峰會會期只有一天,這是不是說明,這屆峰會只起一個象徵性作用?

Franco Algieri無論是歐盟還是其它國家間,大部分峰會都只具有象徵性作用。如果誰期待從這樣的峰會獲得巨大的成果,那麼他肯定會失望。而且這本來也不是這類峰會舉行的意義所在。峰會的意義在於,強調雙邊關係的各個層面都能夠正常運轉,具體到歐中關係,就是把雙邊關係提到戰略夥伴關係高度;並強調最高級別的會晤證明歐中關係的重要性。但是,這類峰會只具有象徵性意義,不同於工作峰會。

Franco Algieri
Dr. Franco Algieri圖片來源: Franco Algieri

德國之聲:歐盟期待中國在處理許多國際問題時能夠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比如說敦促緬甸軍政府釋放反對派領袖翁山蘇姬,但是中國的做法往往同歐盟的期待相距甚遠。歐盟在國際政治事務中能對中國有什麼期待呢?

Franco Algieri只有抱有一定期待的人才會失望。如果本來就不抱有任何期待,也就不會失望。具體到目前緬甸發生的事情,歐盟希望緬甸的狀況能從內部有所改變,但是中國堅持的原則是不干涉其它國家的事務,所以中國不會走出歐盟所期待的那一步。過去中國在處理類似的事情上採取的也都是同樣的做法。那麼談到歐盟在國際事務中能對中國抱有什麼樣的期待,我們可以看到,在貿易政策方面通過世貿組織可以對中國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但是在國際政治的其它領域,例如亞太地區安全政策這種地緣戰略問題上,中國和美國間的合作遠遠要比同歐盟的合作密切。但是在氣候、環境保護和例如針對非洲的發展援助等方面,我覺得歐盟和中國有共同合作的可能性。

德國之聲:西方有一些中國問題專家提出,中國採用"分而待之"的策略同歐盟各國打交道。具體舉例來說,德國和法國都有過因為政府首腦會見達賴喇嘛而失掉中國採購團大訂單的經歷。您認為,中國通過這種策略真的實現它本身期待的結果了嗎?

Franco Algieri中國使用的這一策略並不新,上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就已經在使用了。只不過每一次國家不一樣,有時候是法國,有時候是德國,有時候是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舉例來說,中國有幾次想避免在日內瓦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受到批評譴責,當時支持人權委員會所做決議的歐盟成員國遭受了與德國和法國目前相似的經歷,這些國家同中國的經濟關係暫時受挫,政治層面上取消兩三次會晤,但是一段時間之後,雙方關係又會重新正常化。這種情況不斷反復。回答您所提出的問題,中國使用的這一策略是不是取得了成效,目前來看,這一策略是富於成效的。原因可以在歐洲人自身尋找到。歐洲人還沒能對華採取一致性政策。在歐盟成員國之間根本沒有展開有關中國問題的戰略對話,各國有各自的對華政策。所以說,只要歐盟成員國之間在對華關係上存在著競爭,那麼其實不只是中國,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很容易利用這一弱點來滿足自己的利益。

德國之聲:西方國家同中國在人權等價值觀上存在很大分歧,西方國家有沒有考慮採取與到目前為止不同的策略方法,能夠讓中國更容易接受西方的價值觀?

Franco Algieri我注意到歐洲方面在這個問題上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最近在如何對待達賴喇嘛的問題上歐洲出現了很多不同聲音的討論。無論結果如何,這都說明歐洲已經意識到,激烈地批評中國的人權狀況不會起到太大作用,取而代之的是進行法治對話、人權對話、民主體制建設對話,避開公眾,創造一個相互信賴的氣氛,談論中國存在的問題。至於說到,歐盟單個成員國接見達賴喇嘛,或是哪個政治家在媒體鏡頭前批評中國的人權現狀,這不能被看作是歐盟的政策。整體上說,歐盟對華政策在這個問題上已經清楚地發生變化。現在的政策是在信任的基礎上周期性舉行加強雙方的對話。

德國之聲:您認為歐盟同中國的關係中最大的阻礙和困難是什麼?

Franco Algieri這要取決於站在哪一方的角度來說。從歐盟的角度看,歐中關係中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減少貿易逆差,歐洲如何能夠更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另外,如何讓中國作為負責任的行為主體在國際組織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如何讓中國在處理解決全球性問題時同歐盟持有相同的立場觀點。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歐中關係中一大挑戰就是歐盟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但是從目前的情況分析,歐盟取消對華武器禁運的可能性很低。另外就是要求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的地位。再有,我覺得對中國來說重要的是,如何同歐盟在克服金融經濟危機、地區衝突等問題上相互接近,在實現維護共同利益基礎上尋求解決辦法。對於雙方都是一大挑戰的問題是,在國際政治領域,中國和歐盟可以多大程度上相互走近,建立一種合作模式,同美國以及俄羅斯共同迎面解決全球性問題。

採訪記者:洪沙

責編:達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