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梅克爾訪華在即,在德華人有何期待?

雨涵2007年8月23日

梅克爾去年訪華時,一改施羅德時期的熱情,毫不避諱兩國之間的分歧和中國存在的問題,如人權、新聞自由和智慧財產權等。下周一,這位女總理又要做客中南海了,公眾怎樣評價她上任以來的對華政策,對她此行有什麼期待?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在德華人在經濟、學術、社會團體和民主運動領域的代表,綜合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BXCy
去年訪華時的歡迎場面圖片來源: AP

經濟合作還是主線,文化交流也要並重

接受採訪的各界人士都一致贊成加強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繫,促進雙贏合作。這條主線不能改變,也是兩國政府歷來最重視的。中國在過去取得的經濟成就和在經濟建設、管理技術等方面與西方的廣泛合作分不開,西方國家也從中國的經濟崛起中獲利不少。

正在杜塞道夫籌辦中國城的德國中國工商會會長欒偉表示很贊賞施羅德的對華政策,但梅克爾為推動德國經濟發展和兩國經濟合作所付出的努力也非常值得肯定。關於梅克爾對中國的批評,他說:「每個國家的政治體系不一樣,人們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也就不一樣。對於中國,在這些方面只能是慢慢來,不能一下子全部開放,否則會出現反作用。因為我們的國家有自己的文化,和西方國家的教育體制不一樣,公民的文化素質也不一樣。因此,我們應該聽取梅克爾提出的一些好的建議,但是我們也要權衡自己的實際情況,逐步發展到人權自由、新聞自由和完善的智慧財產權體系。」

民運人士、世界民陣秘書長潘永忠更贊賞梅克爾的外交政策。他說:「梅克爾上台之後,一改施羅德的對華外交風格,她不僅要促進兩國的經濟合作,在人權和新聞自由方面她也有自己的原則,我覺得我更贊賞她的這種做法。因為中國既然能夠在與西方的經濟技術合作上取得成就,我相信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合西方的廣泛接觸也能促進中國在政治、民主和人權各方面的改善。」

德中友協主席珞丁‧拉默爾拉特女士認為,友好是兩國關係的主基調,促進經濟合作也是發展雙邊關係的主旨,但是文化上的交流也非常重要。因為經濟交往是以文化上的溝通為前提的。德中企業的跨國合作如果有雙方互相瞭解文化、處事方式作為基礎的話,就會進行得很順利。

Noch ein Jahr bis Peking
中國究竟什麼樣,西方還不夠瞭解圖片來源: PA/dpa

在波昂攻讀博士學位的電化學專家、萊茵論壇創始人王漢春也表示,應該加強兩國人民之間的互相瞭解。他說:「我希望不僅是中國學生到德國來留學,也能有更多的德國學生到中國來。我覺得國際社會對中國還不是很瞭解。我認識的很多德國人對中國的瞭解還停留在八九十年代甚至文革時代。」 洪堡學者、物理博士吳啟輝還希望德國大學能夠推動中文教學,能有更多的人學漢語、瞭解中國文化。

鐵娘子再次做客中南海,談些什麼好?

梅克爾這次當然少不了又要簽訂一些大宗經濟合作項目,此外有些國際重要話題也需要和中國領導人商談。

德中友協主席珞丁‧拉默爾拉特女士認為中德合作在氣候保護、環保技術等領域還有發展潛力。而智慧財產權問題也是梅克爾不得不提的,她說:「很多德國企業都對此非常頭疼。因為他們以昂貴代價開發的產品很容易就被中國企業仿冒了,因此也在這個問題上對政府施加了很大壓力。」

德國中國工商會會長欒偉說:「作為工商界人士,我希望中德能夠進一步擴大經濟上的來往,擴大對話。而且應該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而不是把什麼強加給中國。我希望梅克爾能夠更多地談到經濟合作的問題,尤其是技術領域的開放,現在德國對中國的技術轉讓限制還是比較多。中國也應該推進自己的政治改革,吸收一些西方國家先進的東西,改善自己人權、新聞自由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的狀況,和西方國家經常進行對話。」

同為萊茵論壇創辦人之一的生態學博士鄧志新表示希望梅克爾能夠更多談到氣候保護以及與非洲的合作這些話題。「因為在這兩個領域,中國都扮演著,並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是非洲尋求發展合作時除歐盟和美國之外的一個新選擇。」他還希望德國政府能促進中德兩國企業在二氧化碳減排方面的合作。

世界民陣秘書長潘永忠期待兩國在意識形態、司法和新聞出版領域的合作和交往應該具有誠信性、平等性、開放性、參與性。這不僅僅是雙方政府官員、學者的事情,還必須要有社會上更多的人參與進去,特別是要有反對派的政治力量參與。他說:「我希望梅克爾總理訪華時,應該推動各方面的參與,搭建與各界意見交流的平台和渠道。這樣,說不定就能達到在經濟領域的交流一樣的效果,因為經濟合作也不光是雙方政府官員在談,也是通過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的人都參與之後,中國的經濟才得到改善。」

中國的痛處要不要捅?

上次訪華時,鐵娘子總理直言不諱地提出了對中國人權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狀況的不滿。在奧運周年倒計時前夕,國際社會上還響起了因為中國人權狀況惡劣、限制新聞自由而要抵制北京奧運的聲音。沒有哪個政府願意受到別人的指責。中國的問題,還是應該循序漸進、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但是國際上的抗議聲也不容忽視。

China Peking Demonstration für Pressefreiheit Olympia 2008
呼籲新聞自由圖片來源: AP

珞丁‧拉默爾拉特主席說:「討論人權問題,前提是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瞭解,要研究透了才能談。但這也是西方非常關注的一個話題,所以梅克爾是肯定要談到的。但是這種討論也不是不好,這樣中國才能知道西方人的想法,這並沒有什麼害處。」

在智慧財產權問題上欒偉會長認為,中國政府確實應該加大力度,要把這個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他說:「對老百姓的整體思維要進行改觀。要讓人們都認識到,侵害智慧財產權是一種犯罪。中國政府雖然已經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還不夠。」鄧志新則認為單純的指責和保守主義都不是解決辦法,關鍵是要培養促進中國企業自主研發,讓它們自己意識到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要性。

民運人士潘永忠先生表示,中國確實需要學習西方的社會制度。他說:「最近幾年,中國無論在產品品質方面,管理體制方面,還是官員腐敗方面,都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它確實需要主動地向西方社會學習,瞭解西方社會,更深層次地在意識形態、政治制度進行交流和學習。這樣才能達到在經濟領域取得的同樣效果。」

德國和中國的學習交流應該是相互的,王漢春就認為德國儘管是發達國家,也有辦事效率不如中國的地方。比如他在波昂大學要為修理一個儀器等上一個月甚至幾個月,而中國這方面就要好得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