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Karl-Marx-Strasse in Berlin

2008年8月14日

兩德統一已經十幾個年頭,前東德的痕跡正在慢慢消逝。生活在原東德地區的人們怎麼看待這樣的轉變?德新社記者帶我們來到著名的卡爾•馬克思大街,看看那裡的人們是怎麼生活的。

https://p.dw.com/p/Ex6d
卡爾‧馬克思大街的地鐵入口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ZB

今非昔比的樣板街

在被稱為柏林"東邊的褲襠大街"的卡爾‧馬克思大街處處都是矛盾:重新裝修的糖果店式房屋、門可羅雀的店鋪、時髦的酒吧、折扣商店、建築公司、家具商場,還有音響專賣店。在劇變發生19年之後,這條位於亞歷山大廣場附近的前民主德國的樣板街仍舊還處在轉型中。城市導游奧拉夫‧裡柏(Olaf Rieber)不無驕傲地說,史達林大街(卡爾‧馬克思大街的前稱)是歐洲最長的紀念碑。當然,來這裡的不光是遊客,在這裡安家也是件挺時髦的事。有些樂觀主義者認為,過不了幾年,這條2.3千米長的大街上的生活就會像西柏林那條傳奇的褲襠大街(Kurfuerstendamm)那樣精彩:對此,裡柏卻表示懷疑。

街上有些居民從五十年代起就住在這裡,"除非把他們抬出去,沒有人會從這裡搬走。"房屋管理協會的發言人斯蒂芬‧皮亞卡(Steffi Pianca)說。該協會管理這條街上的將近1000套住宅,這些住宅的租金(不包括物業和水電費)最多可以到5.7歐元每平米。"商人們在這裡的日子並不好過",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情。由於缺少顧客,許多人的生意都做不下去,就連名聲在外的卡爾‧馬克思書店也不得不關門大吉。如今,坐落在這個奧斯卡獲獎影片《竊聽風暴》取景地的是一家電影公司。然而,皮亞卡認為,卡爾‧馬克思大街是有潛力的。這裡的商人們聯合組成了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為盤活這一帶的經濟出謀劃策。

從"帝國"到"史達林"再到"馬克思"

修建於1889年的帝國大街在二戰的最後幾天被摧毀,但是蘇佔區的重建工作進行得非常迅速。僅僅到1945年底,參與重建的"廢墟婦女"們就完成了總計兩百萬個工時的勞動,從一片廢墟中清理出了磚磚瓦瓦。針對這條大街,前東德政府在1951年啟動了"國家重建項目",按照計劃,重建所需材料中的60%都要由廢墟中整理出來。數以千計的人在下班後為了這一樣板工程辛勤勞動:按照裡柏的說法,通熱水的房屋、中央暖氣和浴室在當時轟動一時。在建築師赫爾曼‧亨瑟爾曼(Hermann Henselmann)位於韋伯草地的公寓裡甚至安裝了"對講機"。而價格相對便宜的平板房也在不久之後登場亮相。

在社會主義社會,工人文化宮首先是作為一件"招牌"而存在的:裡柏如此描繪當時民主德國的雄心壯志。"但是一切都按照莫斯科的模式進行。"1949年12月21日是史達林70歲生日,因此這條街以及一座大型火車站都按照這位蘇聯獨裁者的名字重新命名。在對史達林個人的狂熱崇拜結束之後,也就是1961年柏林牆建立之後的幾個月,帶有史達林名字的街道和地鐵指示牌就和他的巨型雕像一起統統消失了。"居民們在史達林大街上入睡,在卡爾‧馬克思大街上醒來。"

當地居民眼裡的大街:過去,現在和將來

71歲的傑哈德‧海因裡希(Gerhard Heinrich)也對1953年的6月17日那一天記憶猶新。正是史達林大街的建築工人們發起了抗議,演變成為民眾暴動,而最終被蘇聯的坦克鎮壓。已經在卡爾‧馬克思大街生活了55年的海因裡希說,當年他在職業學校的機械師學徒課程因此被取消。他親眼見到示威者從身邊經過。海因裡希的父母儌倖得到了這條大街上炙手可熱的房間中的一套:以中彩票的方式。為了抽一次獎,人們需要付出倒100次班的代價。

現在,海因裡希所見到的經常讓他感到氣憤不已:"我就是不明白為什麼Kosmos關門了。"兩德統一後那裡被擴建成一座巨大的多銀幕電影院,而現在由於破產,已經不再播放電影了。按照裡柏那頗帶諷刺意味的叫法,現在這裡流行的是"婦女欣賞者聚會"。而海因裡希也認為,這種東西對大街沒有好處。

哈拉德‧赫斯(Harald Hess)卻並不贊同批評者的看法。他為幾位房東打理1000套已經私有化了的房屋住房以及大約150處商業店鋪。"會有新的客戶購買這條街 - 建築師、設計家、旅遊業經理、個體戶。"租"他的"房間的人平均年齡不到35歲,而且收入不錯。所有他打理的店鋪都已經出租。赫斯並不否認近幾年的變化不一定有利於街上的老居民。"柏林的中心地段會重新成為她真正的中心。"赫斯對質疑不屑一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