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架空WTO-世界貿易進入雙邊時代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7月7日

今年12月,世貿組織148個成員國的商貿部長將在香港聚集。時間緊迫,WTO若不能在今後幾周裡就農業問題有所推進,這個多邊組織的影響力就將進一步被削弱。法蘭克福匯報以美、中、日、巴西、新加坡為例,指出:世界貿易正在進入雙邊時代。

https://p.dw.com/p/6tOr
紙片堆積WTO圖片來源: AP

美國

美國政府在過去幾年裡簽署了一系列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布希及其首席貿易代表左利克充分利用了國會2002年賦予他們的談判全權。這個全權的全稱是貿易促進全權(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按此規定,國會只能全盤否定布希及其下屬談妥的自由貿易協定,但卻不能給有關協定「摻水」。

按2005年初生效的美國與澳洲的协議,美國不僅要降低關稅和其它壁壘還要努力達成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法律。與智利的協議給美國農莊主和工業企業開闢新市場,且含有保護美國在智利投資者的規定。

美國政府在各個層面上推進其自由貿易方案,正在跟中美洲國家、多明尼加共和國、安第斯共同體國家(安共體)秘魯、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和哥倫比亞談判自由貿易關係,爭取在地區性的全面自由貿易關係無法鋪開的情況下至少能夠保證局部的自由貿易。

兩個美洲之間建立自由貿易區(FTAA)的談判現在停滯了下來,原因是美國和巴西之間對進入對方市場的觀念有所不同。美國與摩洛哥、約旦、以色列、阿聯酋和阿曼之間關於自由貿易的談判則有所不同,與其說是經濟性的,不如說是更具有政治意義。

中國

中國正在爭取世界承認它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假如給予了中國這個定義,中國在許多事情上就好辦得多,比如駁回關於傾銷的指責。有了這個定義,中國就會很快擁有一個廣闊的自由貿易網。

中國已經爭取到了不少國家對它作為「市場經濟國家」的認可,但西方主要國家還沒有承認這個定義。原因是,中國有許多東西始終還被視為障礙,比如人權問題,智慧財產權問題,人民幣幣值問題。

中國跟自己的兩個特別行政區建立自由貿易關係自然就簡單得多了。通過簡化商品交流和服務的協議,中國實際上是給香港的經濟發展撐了把腰。目前,中國正在跟新加坡、紐西蘭、冰島和智利談判自由貿易協定,將在2006年跟海灣國家沙烏地阿拉伯、阿曼、卡達、巴林、科威特和阿聯酋簽署一個協議。4月中開始的跟澳洲之间的談判引起了廣泛的重視,因為那將是中國跟一個工業國之間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

貿易關係可以為中國與它周圍的國家改善關係,與競爭對手之間緩和氣氛。中國和印度已經決定就一個雙邊貿易協定開展可行性研究。中國也向日本提出了建立自由貿易關係的建議。吳儀在日本提出的建議沒有得到響應。雙方不歡而散。此際,中日關係達到了「30年來的最低點」。但自由貿易的前景並沒有死去,而恰恰這個前景是重新打開中日和解的鑰匙。

中國跟東協的6個主要國家也已達成一致,至2010年建立一個關稅聯盟,跟另4個東協國家之間的關稅聯盟也將在2015年前建立。雙方在貨物交流方面採取低關稅的一個協定前幾天(7月1日)已經生效。

日本

日本的自由貿易努力可以說完全集中在了東南亞。它正在努力推進對東協的地區性滲透。日本希望以此進一步改善進入東南亞市場的途徑,同時也是由於日本大公司如豐田、三菱、索尼等從80年代以來在那個地區大量投資建廠,要保護日本公司的利益。1996年來,日本大公司每年向東協國家投入的固定資產投資達40億歐元,以求更好地利用國際分工:把日本國內的生產進一步向高技術水準的昂貴的工作集中,而把大批量的生產轉移到東南亞的低薪水國家去。日本公司得到了日本政界的大力支持。

3年前,日本跟新加坡簽署了日本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2004年12月,東京推出了簽署更多自由貿易協定的決定。日本拿出了一個12點的基礎計劃,包括允許外國勞動力入境工作,保護智慧財產權,創建對投資者有利的框架條件,對企業實行特殊稅率。這個計劃把東南亞列為東京自由貿易努力的中心。

日本是東協集團的第4大出口市場和第2大進口來源國。東京把貿易政策視為其創建「東亞共同體」的基礎,要奪回被中國和韓國奪走的「失地」。按東京的計劃,到2010年,與自由貿易夥伴國之間的貿易額要從目前佔貿易總額的5%上升到25%。

巴西

在拉美,墨西哥和智利幾乎全部貿易都是按自由貿易特殊條件進行的,而巴西至今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還很少,它的出口只有14%在自由貿易條件上展開。巴西總統盧拉關心的重點是南美洲的一體化,目的之一是加強巴西作為南美第一大國的地位。但1991年跟阿根廷、巴拉圭和烏拉圭建立的南美洲共同市場只拿去巴西出口額的9%。

可是,在跟其目前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歐洲和北美談判自由貿易方面,巴西經常起到了一個煞車者的作用。巴西顯然更願意跟亞洲、非洲和阿拉伯地區的門檻國家建立合作。當然至今成果不大。

新加坡

新加坡在建立自由貿易夥伴關係方面是個發達國家,它跟許多國家簽有自由貿易協定。作為一個沒有礦產和農業的島國,新加坡選擇了它的道路:當亞洲協約貿易的先鋒。新加坡對廣泛建立雙邊自由貿易關係的解釋是,這是為了推動地區一體化。新加坡的做法為印尼、馬亞西亞和泰國所模仿。

英國人當初作為一個貿易據點建立了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從一開始,新加坡的使命就是在不同的幾個世界之間起「中介」作用。今天,它的「中介」功能更是發揚光大,它已經簽署了6個國家間協議,正在談判的有14個。

2003年跟美國簽署的協議是新加坡「招牌產品」,也是美國跟亞洲國家之間簽署的第一個這類協議。有重大意義的還有新加坡跟歐洲自由貿易聯合體(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瑞士)的協議和剛剛結束的所謂「太平洋三國」(紐西蘭、智利、新加坡)第4輪談判。

下一步,新加坡要打開從東亞通向南亞的通道。新加坡最大的上市公司新加坡電訊正在爭取收購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的電信企業。這個島國的觸角伸得更遠了,它伸向阿拉伯國家,比如給杜拜打開經新加坡通往東亞的大門。

世貿

是否能像新加坡說的那樣,通過更多的雙邊自由貿易關係來推動多邊的、地區性的乃至全球性的貿易關係呢?

不錯,人們現在更多地走雙邊道路,是因為多邊的道路太難了一些,障礙太多,求同太難。但是,雙邊的道路走得多了,一定就會減少多邊的障礙嗎?恐怕不一定。世貿組織裡農業、補貼等問題很難解決。結果可能倒是:雙邊關係不斷發展。世界進一步雙邊化。(平心編譯)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