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朝鮮首回應越境事件:美士兵對母國失望

2023年8月16日

今年7月中旬,美國士兵特拉維斯‧金從韓國跨越國境到朝鮮,朝方直到1個月後才首度回應此事。據朝鮮官媒說法,該士兵有意向朝鮮尋求庇護。

https://p.dw.com/p/4U6RG
朝鮮16日首度回應美國士兵越境一事,稱此人有意尋求庇護。圖為朝鮮與韓國邊境非軍事區。(資料照)
朝鮮16日首度回應美國士兵越境一事,稱此人有意尋求庇護。圖為朝鮮與韓國邊境非軍事區。(資料照)圖片來源: nthony WALLACE /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朝鮮政府週三(8月16日)首度回應1名美國軍人7月越境進入朝鮮一事,稱該士兵已承認自己非法越境,且有意在朝鮮或其他國家尋求庇護。據朝鮮官媒朝中社報導,這名美國士兵「對美國不平等的社會感到失望」,前往朝鮮是因為「美軍內部不人道的虐待與種族歧視」。

路透社報導,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無法核實朝鮮的說法;美國國務院則重申,美方將繼續關注此事,讓該士兵能安全返國,正透過「一切可用管道實現此一目標」。此前,美國已證實該士兵名為特拉維斯‧金(Travis King),於7月18日從韓國越境進入朝鮮。

美國士兵如何抵達朝鮮?

7月中旬,負責確保朝鮮半島安全的聯合國軍司令部稱,有身份不明的美國公民「未經授權」越過朝韓共同警備區(JSA)的邊界,該地區是分隔兩國的非軍事區。駐韓美軍也在聲明中表示,該男子「故意且未經授權」越過軍事分界線進入朝鮮。

此次越界事件正值朝鮮半島高度緊張之際,可能給美國在與朝鮮打交道時,帶來新的危機。18日,一艘美國核潛艇時隔逾40年首度停靠韓國。朝鮮近日軍事活動頻繁,除上週發射新型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外,7月18日又向日本附近海域發射了另一枚彈道導彈。

圖為朝韓共同警備區邊界,由韓國望向朝鮮的景色。
圖為朝韓共同警備區邊界,由韓國望向朝鮮的景色。圖片來源: Jeon Heon-Kyun/Getty Images

據美國官員說法,特拉維斯‧金越界前甫因襲擊罪從韓國監獄釋放,正面臨美國的紀律處分。他原要被美軍送往機場遣返美國,本已獨自通過安檢到達登機門,隨後又設法逃離機場,並參加了前往共同警備區的旅行團。這位官員補充,機場刊有朝韓共同警備區的旅遊廣告,該男可能是因此才決定參加旅行團。

路透社則引述一位匿名人士報導,該男決定逃跑時並未被拘留。

美媒CBS報導,一名自稱與該男參加同一旅行團的目擊者說,他們才剛參觀了景點現場的一棟建築,「這名男子大喊『哈哈哈』,然後就跑進了幾棟建築之間」。

一名美國官員告訴美聯社,現役軍人參與此類旅行團「並不尋常」。

邊境旅行團

朝韓共同警備區位於板門店,是受歡迎的旅遊熱點。儘管朝韓仍處於戰爭狀態,每天仍有數百名遊客從韓國那一側,前往板門店一探究竟。

圖為2019年參團遊覽板門店的觀光客及記者。
圖為2019年參團遊覽板門店的觀光客及記者。圖片來源: Ahn Young-Joo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來自首爾的記者金延升( Kim Yeon-seung,音譯) 告訴DW,共同警備區的軍事分界線「只是地面上的一個凸起、一條線」,「跨越那條線只要邁出一步」。

根據金延升的說法,朝鮮那一側的守衛士兵自疫情爆發以來有所縮減, 越界又只需要一瞬間,因此事發時守衛韓國那一側的聯合國軍司令部,恐怕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

金延升表示,這樣的事情確實從未發生過,因此韓國當局不知如何反應。但她也說,2001年曾有名外國人試圖越界前往朝鮮一側,但立即被警衛抓住。

2019年,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曾於板門店會見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並跨過分界線進入朝鮮領土。

被朝鮮拘捕的美國公民

路透社報導,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朝鮮問題專家車維德(Victor Cha)表示,此事件對朝鮮而言可能具有宣傳價值:「從歷史上看,朝鮮出於宣傳目的,常會將這些人關押數週甚至數月,再強迫他們認罪和道歉。」他補充,此次越界的還是一名美國士兵,又讓情況更為特殊。

車維德說,有時還需要美國官員或前官員前往當地,這類人才能獲釋。

此事發生之際,由白宮印太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率領的美國高級代表團正在首爾,與韓國官員舉行首場核諮商小組(NCG)會議。車維德稱:「有白宮高級官員在首爾當地……也許可以加快此事的處理,如果朝鮮願意對話的話。」

時任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Gary Locke)2011年前往朝韓共同警備區時,朝鮮軍人在當地站崗。
時任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Gary Locke)2011年前往朝韓共同警備區時,朝鮮軍人在當地站崗。圖片來源: Lee Yong-Ho/dpa/picture alliance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轄下的朝鮮監測網站「北緯38度」(38 North)總編輯陶恩(Jenny Town)則表示,這名士兵似乎是自願前往朝鮮,這一點很重要。

陶恩分析,相較於該男是否遭朝鮮逮捕,朝鮮會否接受他作為「叛逃者」的身份才是此事的重點。她說,上一名試圖叛逃到朝鮮的美國人遭到朝方拒絕,後被遣返。該名美國公民來自德州,曾於2014年進入朝鮮,並舉辦記者會譴責美國的政策。

專門處理軍事法律案件的Tully Rinckey律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蒂蒙斯(Sean Timmons)也告訴美聯社,這名士兵若以「逃離政治壓迫的合法叛逃者」自居,他的命運將取決於朝鮮領導層「當下的念頭」,以及朝鮮領導層「想如何行事」。

美國或韓國公民叛逃到朝鮮的案例很少見,這名士兵是近5年來第1位在朝鮮被拘留的美國公民;但自朝鮮戰爭1953年實質上結束以來,已有3萬餘名朝鮮「脫北者」為遠離政治壓迫、經濟困難而逃往韓國。

美國國務院曾警告其國民不要進入朝鮮,「因為美國國民持續面臨被捕和長期拘留的嚴重風險」。曾有一名美國大學生在2015年訪問朝鮮期間,被朝鮮當局拘留。該生於2017年獲釋、在昏迷中被送返美國,並於幾天後去世。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