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驗血可知自殺傾向

2014年2月2日

抑鬱症,可以使其患者走向自殺。抗抑鬱藥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情緒,但在極少數情況下,服用抗抑鬱藥反倒會促使患者自殺。對策是:驗血。

https://p.dw.com/p/1Axha
Symbolbild Selbstmord Jugendlich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我要動手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我看不到其它出路。"這些,都是抑鬱症患者在網上論壇發出的呼救,他們覺得生活很累,看不到任何活著的意義。

他們當中可能有很多人已有一本厚厚的病歷:接受過門診治療,住過院,服過藥,譬如說抗抑鬱藥。

抗抑鬱藥提高自殺風險?

從2005年開始,美國、加拿大以及幾個歐盟國家就要求對抗抑鬱藥加注警示:服用者的自殺風險可能增高。其原因是恰恰在服藥初期,改善情緒的藥效還沒有發揮出來,提起精神的作用卻已奏效的時候。早有自殺念頭的人,這時就可能會動手實施。

慕尼黑馬普精神病學研究所的蒙克(Andreas Menke)向德國之聲介紹說,自從抗抑鬱藥說明書加注這個警示後,自殺現象增多了,但原因並不在於這種藥的副作用,而是從那以後,醫生乾脆少開抗抑鬱藥,患者服的就少了。

Dr. med. Andreas Menke
蒙克(Andreas Menke):"完全不開抗抑鬱藥,是錯誤的。"圖片來源: Max-Planck-Institut für Psychiatrie

驗血破譯基因標記

蒙克(Andreas Menke)說:"完全不開抗抑鬱藥,是錯誤的。"因此,蒙克及其同事就在想,能不能測量自殺風險,能不能通過人體某些指標的變化來測量。

為此,他們對近400名抑鬱症患者進行了一項研究。具體步驟是首先估計每名患者的抑鬱症程度和其自殺風險。

在隨後的12周內,他們請患者服用抗抑鬱藥並同期進行觀察。有些患者無論是在用藥前還是在用藥過程當中都沒有自殺念頭,有些則突然冒出自殺念頭。

蒙克說:"大部分突冒自殺念頭的患者都對自己的想法大吃一驚,也跟我們直說。"但有些患者卻需要研究人員有針對性地提問才行,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念頭感到難為情。

研究人員抽取血樣,檢測患者的遺傳基因,並對無自殺念頭和突冒自殺念頭這兩組患者的標記基因進行了對比。"我們發現兩組患者的標記基因,有近100個不一樣,而且這些差別和出現的副作用相關聯。"蒙克說道。

隨後,研究人員進行了第二項研究,旨在驗證在其他患者身上,是否能通過這些標記基因進行預測。蒙克介紹說:"現在我們可以有90%的把握預言某位患者服用抗抑鬱藥以後,會不會產生自殺念頭。"

Symbolbild Selbstmord
如果自殺風險測試結果為陽性,就更好地關注患者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有針對性地加強觀察

在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學者看來,通過這種方法,理論上可以確定服用抗抑鬱藥是否會讓患者產生自殺念頭。

美國的Sundance診斷公司現在就準備把自殺風險檢測法向市場推出。蒙克介紹說:"該公司現在準備先向精神病科醫師介紹這種方法。"

這可以算作是第三項研究。如果這項研究的結果也是肯定的,那這種方法就可推向市場了。在蒙克看來,到那時,原則上來說,就可運用自殺風險檢測法,檢查每一個抑鬱症患者。但什麼時候可以達到這一步,蒙克還說不上。

可以預想的場景是,當患者的自殺風險檢測結果為陽性時,患者就得到了一個預警,告誡他服用抗抑鬱藥後可能會產生自殺念頭,而負責為其看病的醫師也可以相應地事先調整治療方案。"他們就必須更好地關注患者,要麼增加患者來看門診的次數,或者乾脆讓患者住進醫院的精神科病房。"

蒙克認為,此時才是考慮是否該改換另一種治療方式的合適時機。在他看來,從一開始就放棄使用抗抑鬱藥,則是錯誤的。

作者:Hannah Fuchs 編譯:施彥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