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旨在新聞自由的抗爭遠未結束

2013年1月10日

《南方周報》1月10日恢復出版,審查糾紛暫告一段落。不過,該報編輯部當天有意部分轉發中央喉舌《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並在「推薦理由」中提出,黨管媒體的方式要「與時俱進」,「刷新輿論管理方式」。它顯示出,圍繞中國是否應存在獨立媒體的核心糾紛遠未解決。德語報刊今天繼續對南周事件表達了關注。

https://p.dw.com/p/17H8e
圖片來源: dapd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在國際版上發表一篇署名文章,這樣分析「南周事件」:

「《南方周末》可能因其是中國最有獨立意識、最富勇氣的媒體之一而受益。不過,香港『媒介生態考察項目』網站就注意到,在此次爭論過程中越來越強調的結束新聞審查的訴求並非抗爭行動的核心,(媒體人)首先關注的是不失去更多活動空間。在記者背後發生的審查引發了抗爭。至於各地宣傳當局無意放鬆對媒體內容的控制這一點,可以從它們要求全國各地媒體轉載《環球時報》的一篇社論看出。某些觀察家恰恰對黨的新領導層在放鬆對媒體控制這一點上曾抱有過高的期待。

China Guangzhou die Zeitung Southern Weekly erscheint nur in Peking
圖片來源: Reuters

「社論為審查作了辯護,拒絕新聞自由。社論強調,新聞事業的改革必須同國內政治的發展一致。社論還指控所謂的外部勢力對圍繞《南方周末》的抗議施加了影響。並非所有的報紙都願刊登這篇文章。周二晚間,當宣傳部大員強迫《新京報》編輯部刊載該文時,該報主編口頭提出辭職。網際網路上有關傳媒自由的討論獲得大批知識分子和影視界名流的支持。相關討論將會持續下去」。

貓與老鼠

《法蘭克福匯報》記者在從北京發來的一篇報導中指出,南周事件表明,在網際網路時代,傳統上「無所不在」的中國新聞審查已不再「無所不能」:

「自網路、尤其是微博主導了中國國內的公眾討論,審查官們困難重重。微博提供了不經官方媒體從全國每一個角落傳播消息的可能性。敏感議題和觀點的傳播速度之快,使審查官們根本難以截獲。中國部落格先鋒安替便將網路審查稱為『貓捉老鼠游戲』。‧‧‧

「迄今,審查機制尚未對微博發動大規模打擊。

「官方的傳統媒體跟蹤微博上的議題,並常常加入網路討論。官方媒體也因此變得大膽一些。對敏感議題,尤其是社會議題的報導明顯增加。而如果《南方周末》抗爭的編輯們此次能安然無恙,就將是一個小小的勝利。」

Proteste gegen Zensur Presse in China OVERLAY
圖片來源: dapd

《法蘭克福匯報》記者在文章最後警告說:

「總起而言,在審查的實踐上,情況不會有什麼改變,除非有來自最高層的指令。某些觀察家擔心,對《南方周末》的干預可能顯示了廣東省政界的左傾動向。被視為強硬派的胡春華在該省剛接替了更具改革色彩的汪洋。」

摘編:凝煉

責編:樂然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