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施羅德執政七年:是非功過,誰予評說?

2005年7月22日

1998年聯邦議院大選前,施羅德在競選時許諾說,他不能改變一切,但要把許多事做得更好。確實,他取消了柯爾政府最後階段的改革,以此感謝選民對他本人及其紅綠聯盟的青睞。

https://p.dw.com/p/6wm2
失業率上升是施羅德執政期間的一大問題。這是施羅德今年3月17日在聯邦議院發表就業問題的演說圖片來源: AP

但隨著經濟的下滑,這種執政形式無以為繼。施羅德撤換了財政部長,以艾歇爾替代拉方丹。從此,以鐵腕緊縮開支成了政府的最高準則。

人們本來希望,最遲到2006年,聯邦財政預算將不再有新債。另外,施羅德反對伊拉克戰爭以及易北河抗洪救災取得了成績,這一切使施羅德在2002年的大選中再次獲勝。但是,最富有想像的演說也不能長期無視事實。2003年春,施羅德向人民提出了削減社會保障和改造勞動市場的改革方案-「2010綱領」。他說:「聯邦政府以及社會民主黨和綠黨聯合黨團在我們國家開創了一個深刻的改革過程,其範圍和結果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歷史上是前所沒有的。」

由於其間由各州代表組成的聯邦參議院中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基督教民主聯盟佔了多數,聯邦政府改革綱領的大部分必須獲得反對黨的同意才能推行。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把削減社會福利歸罪於社會民主黨。

在有關國籍法的新規定方面,也不得不進行妥協。雖然外國人加入德國國籍容易了,但紅綠聯盟在較大範圍內實行雙重國籍的打算遭到了拒絕。在同性戀問題上也是這樣,綠黨想使同性配偶在稅務方面與傳統婚姻一樣,享受同樣待遇,面對聯盟黨的反對,這一計劃遭到了失敗。

在退出核電的問題上,綠黨和社會民主黨達到了目的。政府與電力公司就逐步關閉德國核反應堆的時間表達成了一致。聯盟黨只能宣佈,一旦在聯邦議院擁有多數,將修正這一決定。

與其前任一樣,施羅德總理也明確表明德國願意承擔自己在歐洲的義務:以堅定的信念堅決保障歐洲聯合和一體化,為了推動歐洲向前,德法兩國進行有力和可靠的合作。

但是,在歐洲聯合的進程中,施羅德並非總是旗開得勝。雖然德國聯邦議院以多數通過了歐洲憲法,但在歐盟的財政問題上,德國無法與歐盟夥伴達成一致。此外,德國經濟發展不佳也造成德國的財政赤字連續三年超過財政預算的3%,違背了歐洲穩定和增長條約,德國作為歐元穩定的因素受到了重創。

與大多數德國人和許多歐洲國家一樣,施羅德總理不同意向伊拉克開戰,從而使德國與美國的關係蒙上了濃重的陰影。許多美國人不能理解的是,恰恰過去冷戰時期受到美國軍隊幾十年保護的德國人現在對打擊獨裁者薩達姆的軍事行動卻袖手旁觀。

這件事造成的結果是,德國難以實現在聯合國起到更重要作用的願望。不過,施羅德總理並不氣餒,他說要為實現更有效的多邊主義、為國際法制、為加強聯合國而努力。根據自己承擔的國際責任,德國將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獲得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在他擔任七年總理的後一半時間裡,最重要的項目是他的2010改革綱領。施羅德在聯邦議院最後一次發表演說時,再次強調,這個綱領將從根本上改變德國社會。他說,「改革不能拖延,改革意味著與習慣告別。說出這樣的話,需要直率。我的事業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是,不能靠犧牲弱者的利益獲取經濟效益,社會平衡不能受到損害。」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