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新人類,單身萬歲?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5月15日

德國人越來越孤獨?媒體描畫了一類人群,周末在燈紅酒綠的迪斯可、酒吧尋歡的「孤魂野鬼」,單身並瀟灑著,成為都市生活的一景。他們會成為社會的主流嗎?

https://p.dw.com/p/3dzW
家庭正在走向絕跡?圖片來源: Illuscope

5月15日是聯合國宣佈的國際家庭日。聯合國設立這一天,大概猶如「戒煙日」提醒大家吸煙有害健康,那麼家庭日自然是提醒大家:家庭依然是人類社會的最主要組成部分。

現實的德國今天又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呢?媒體早就不厭其煩地一提再提,單身貴族的潮流走勢迅猛。以走在潮流尖端為己任的時尚雜誌給芸芸眾生傳遞的訊息是:單身貴族多麼瀟灑!不但自由,而且特立獨行又成功!

且不細究這些形容詞的意義,一些社會學家和政界人士已經憂心忡忡,他們看到的單身潮流帶來的社會現實是:越來越多的人不結婚,德意志的後代在減少,將來誰來照料這退休養老制度?!畢竟,今天的每6個德國家庭中就有一個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不結婚不是等於不想結婚!

喜好以統計數字作為論據的德國人攤開一張圖表,單身家庭的坐標在這幾年直線上升,而且三分之一的貴族們都在35歲以下。霍克斯,一位專注研究未來生活方式的社會學家的觀點卻不以為然。霍克斯認為數字提供的只是一幅模糊的社會現實景象。媒體描畫了一類人群,周末在燈紅酒綠的迪斯可、酒吧尋歡的「孤魂野鬼」,單身並瀟灑著,成為都市生活的一景。象柏林、漢堡、慕尼黑如今的單身家庭佔60%。

但是,在霍克斯的眼裡,這一人群不結婚不是等於不想結婚。他們有固定的朋友圈,和親戚們時常往來。不過,德國單身貴族的貴族氣質在於不妥協。社會沒有逼他們就範,35歲以上依然不結婚的大齡女郎多得是,但是卻沒有庫存陳品的危機感,直到有一天碰上意中人才會從容批上嫁衣。

象霍克斯這樣的社會學家拿著放大鏡細究了一番後,總結了今天德國芸芸眾生中的幾個現象:

流動的社會人群

今天的人們已經從家庭、廚房和血緣關係種解脫出來,但這不是說他們切斷各方的聯繫,發明新的生存模式,義無反顧地走向「個人化」。人際之間的交往依然通過職業和愛情故事繼續發展。人們更多地,更隨意地上路,廚房裡的灶台冷清了,飲食起居也不一定總是在自己的家中。工作的選擇和機遇也更多,所以一輩子也不會被釘死在一條所謂的事業線上。

把獨身進行到底

表示堅決要獨身到底的人群,其實在所有的單身貴族中只佔5%。給這一小撮人群畫像的結果是:自我陶醉而又沒有能力和他人組織家庭的高齡男士。

不過,一個新興的女獨身主義者正在加入行列,她們以美國電視連續劇「性與城市」裡那幫新新女郎為榜樣,標榜自己要像「男人那樣尋歡作樂,不負擔感情責任」。這些女郎們在30歲至35歲之間的白領,手上至少有一個文憑,感情上失意過,出嫁未遂。在堅持不懈地找呀找後,最後到底成了單身母親。或者是因這樣那樣的原因最後沒有完成繁衍後代的使命。

聽起來同樣灰調的故事也發生在一群男士的身上。在德國的大城市裡生存著一群憤怒的單身漢,他們在25歲至45歲之間,低學歷。追求更高更完美的女士們徹底把他們打入遺忘的角落。不容忽視的是,在英國已經形成一個背運單身漢的社會階層,他們有自己的媒體,有自己的消費群,甚至還有自己賣弄男兒本色的一套吹牛方式。

頗有特色的少數派

五花八門的生活方式,諸如同居,同性戀家庭,一家多窟(夫妻有多處房產)正越來越多起來。70年代興起的同居時代那時主要是學生們的方式,居民們的人數也不到9萬人,今天已經有4百萬德國人加入同居者的行列。2百萬德國家庭有兩個不同的居所。而且趨勢在上升。如今不比從前,丈夫在慕尼黑或者漢堡有了高薪的工作,妻子們不會二話不說就跟著長期飯票搬家。

沒有子女的二人世界

今天的4個德國女人中有一個膝下無子。不僅是年輕的夫妻們沒有尿布和家長會的煩惱,那些五、六十歲的老夫妻們終於把成年的兒女送出家門,於是有了余錢和時間。他們不像祖輩那樣悄悄地自覺走進退休生活,這些人開始環游世界,完成年輕時代的願望,成為消費、業餘愛好和完善自我的積極分子。

家庭正在走向滅絕?社會學家說不會。家庭正在演變成多樣化的形式。一個「你結婚了嗎」這樣的問題涵蓋不了今天社會裡家庭的范疇。

艾柯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