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放聲高唱的世界盃和挺不直腰的德國國歌

德國之聲和搜狐體育聯合報導2006年6月26日

世界盃是32首國歌的大展覽。雖然不如奧運會上展覽的國歌多,然而奧運上的國歌是逢金牌才放;播放時跟該金牌無關的轉播國多半掐斷不播。而世界盃上,每場兩首國歌卻是不聽完不許看比賽的。那麼多國歌,那麼多唱國歌的人。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德國國歌的酸甜苦辣。德國之聲聯合搜狐體育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8gA3
默默地唱著圖片來源: AP

關於德國國歌的爭議

每一場比賽前,看到兩個參賽隊的球員懷著如何的激情唱著自己的國歌時,你一定會覺得國歌真是個好東西。然而,對德國球員來說,唱國歌並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德國國歌在歷史方面,感情方面,甚至在道德方面拋下了一串疑點。當然了,這是因為20世紀的一段德國歷史,儘管這段歷史對幾乎所有活著的人來說已經屬於過去。

在德國國旗幾十年來首次飄遍德國大街小巷的這些日子裡,關於德國國歌的爭論又爆發了。教育和科學工會提出,出於德國黑暗的那段過去,建議更換德國國歌,比如用布萊希特戰後懷著沉痛的心情寫的那首詩來替代。另一種觀點則是:基於對歐洲19世紀歷史的回顧和作為文學作品的各國國歌的調查,要把現在的德國國歌和所有唱國歌的人從一切疑慮中解放出來。

一首愛祖國的歌是這樣誕生的

1841年8月26日,詩人馮.法勒斯雷本(Augus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1798-1874)在他的流放地赫爾果蘭(Helgoland)島上寫下了「德國之歌」(Deutschlandlied)。在這首歌裡,他表達了他對祖國的愛。當時的赫爾果蘭島還屬於英國。

這首詩的第一句是「德國,德國高於一切,高於世界上的一切」。它被套入一個已經存在的曲子裡去,作為歌詞。這個曲子是在這首詩問世40年前就已經由奧地利古典音樂大家海頓(Joseph Haydn, 1732-1809)作就。在「德國之歌」出現之前,它套著的歌詞是雷奧波爾.哈施卡(Leopol Haschka)寫的,是奧匈帝國國歌。馮.法斯雷本的「德國之歌」實際上是對強大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反擊。

寫這首詩時,1841年前後,今天的德國土地上並不存在一個統一的德國,而是許多小國家,王國公國爵國。作為一個民族主義者,馮.法斯雷本的願望是說服德意志人民走向統一,建立一個統一的德國。這是「德國高於一切」的真正精神所在,換句話說,「德國高於一切」就是「統一高於一切」,絕無渺視其它國家的意思。

這首歌變成國歌的經歷和之後的經歷

這首歌的第一段傳遍了德國,拍打著38個小國的大門。這38個小國當時構成了德意志聯盟。在這個聯盟裡,普魯士的地位越來越高。在1871年普魯士獲得了對法國戰爭的勝利後,鐵血宰相俾斯麥終於統一了德國,把除奧地利之外的德語國家(當然瑞士也不在內)統一在了普魯士的周圍。

儘管這首歌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傳遍了德意志聯盟,傳遍了後來統一了的王國,但直到1922年,在弗利德裡希.艾伯特領導德國時,它才成為國歌。作為國歌唱的是其第一段。

希特勒對這首歌有他自己的解釋。他認為歌詞裡一條條數落的河流,意味著德國國家邊界的擴展需要。二次大戰後,這首歌被禁。

直到1952年,在當時的自民黨主席台奧多爾.豪於斯(Theodor Heuss)建議下,這首德國國歌才被重新啟用。從那時起,這首歌只能唱它的第3段。在德國重新統一後同樣如此。

馬賽曲原來是「戰爭之歌」

馮.法勒斯雷本寫「德國之歌」的時候,正是全歐洲民族主義高漲的時代。新建立的國家們都在尋找他們國家的凝聚象徵,尋找民族的形象。國歌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東西,它歌頌新的國家,歌頌它的民族英雄,有的國歌甚至還怒罵民族的敗類。

法國國歌的誕生是個典型的例子:1872年,當法國向奧地利宣戰時,盧傑(Rouget)為前往奧地利前線的士兵寫下了一首「寫給前線將士的戰爭之歌」。

後來,「戰爭之歌」被改成「馬賽曲」,再後來被宣佈為法國國歌。歌裡的調子比「德國之歌」要激越得多,裡面有對祖國和死亡的鮮明歌頌,有對國家榮譽和其它國家的恥辱的歌唱,還充分地流淌著「敵人骯髒的血」。

法國大革命的理想影響了拉丁美洲的一系列獨立戰爭,馬賽曲也成了那裡新建立的國家的一個榜樣。在大多數拉丁美洲的國歌裡,主題是光輝的民族英雄,太陽照耀在掙斷的鎖鏈和殖民主義者的殘骸上。

德國國歌和愛國主義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德國人幾乎都不敢用「愛國主義」這個詞。從而,使「愛國主義」這個本來不壞的詞落入了壞人-極右份子之手。

在本屆德國世界盃的日子裡,一個新的現象在德國誕生了:到處飄揚著德國國旗,而且越來越多。一,這是壞事嗎?二,這會引起鄰國的疑慮嗎?許多問題隨之產生。其實,一個國家如果對自己的歷史有著真正的認識和懺悔,愛國本身又有何不可。許多專家認為,這股愛國熱潮對德國來說不是壞事,從一定程度上中和了極右潮的壞影響,反而是對極右勢力的打擊。

假如德國國歌真正被正名,真正能「全唱」;假如德國國旗到處飄揚,而世界感受到的只是一個足球德國,對全世界來說,這或許才是一個真正的諒解,一個新時代的開端。讓我們等著瞧體育的力量吧。(Mirra Banchon / 山人)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