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拜習會前暗潮洶湧 台上合作台下競爭

2021年11月11日

拜習虛擬峰會傳出有確定日期,但沒有任何議程細節。中美雙方近來一邊釋出善意,一邊又在台灣問題上互槓。在這個同時,根據媒體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美國情報單位拿不到中國內部訊息成為白宮決策隱憂。

https://p.dw.com/p/42qW8
Joe Biden und Xi Jinping
拜習會傳出有確定日期。外界預計雙方不會在台灣等敏感議題上有重大突破,但可能在其他如貿易等方面有新的合作。圖片來源: Lan Hongguang/Photoshot/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新聞網站《政治》(POLITICO)周三 (11月10日)報導,一位美國官員透露,備受矚目的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虛擬峰會暫定於11月15日舉行。另一位熟悉峰會計劃的非政府部門人士也證實了這項訊息。

拜習會不會談及台灣成為各方矚目的焦點,峰會前,根據法新社,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1日在《紐約時報》舉辦的一個論壇上說,如果中國使用武力改變台灣現狀,美國及其盟國將採取「行動」,但他並未說明是哪種行動。布林肯也再次提及美國的常規聲明,即華盛頓的作用是確保台灣擁有自我保護的手段,這是美國法律的要求。

不過《政治》分析,這次峰會上美中雙方預計不會在台灣、新疆和香港等敏感議題上有重大突破。由於習近平的著重的重點是「主權」,拜登則是「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這意味著兩國除了重申自己對有關台灣、香港和新疆問題的標準說法外,雙方都不會在這些議題上讓步。

在確認峰會日期之前,白宮已經連續幾天拒絕提供除「年底前」之外的議程或時間細節。《政治》報導,白宮官員試圖要降低公眾對峰會結果的期望。

白宮發言人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11月8日重申,雙方原則上已同意在年底以前舉行線上對話。她說:「這是目前我們為負責任地管控兩國競爭所做的努力之一,但目的不在尋求明確成果」。

習近平:「合作是唯一選擇」

在拜習會前夕,有效管控兩國分歧似乎已是美中共同目標。習近平11日在在紐西蘭主辦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期間,便在一個CEO論壇上透過影片講話表示,試圖以地緣政治為由劃定意識形態界限或形成小圈子的做法必然會失敗。

習近平強調:「亞太地區不能也不應該重新陷入冷戰時期的對抗和分裂。」

Qin Gang, Botschafter von China
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引述習近平的信件說:「(中美)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圖片來源: Liu Jie/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與此同時,美中兩位領導人9日也收起強硬的言辭,向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發出祝賀信,紀念該委員會成立55周年,並表達他們對於在拜習會上進行積極交流的期望。

《政治》報導,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在晚宴上宣讀了習近平的信,信中寫道:「現在,中美關係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歷史時刻。兩國將從合作中獲益,從對抗中受損。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信中又寫道:「中國隨時準備與美國合作,加強全面的交流與合作......以使中美關係回到健康和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

拜登的信則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雅各布.盧(Jacob Lew)在晚會上宣讀。他強調,從應對新冠疫情到應對氣候危機的生存威脅等挑戰時,美中關係對全球皆有其重大意義。

儘管難以在敏感議題上達成共識,拜習會仍會是美中兩國重啟雙邊關係的重要契機。《政治》分析,雙方都希望這次峰會能夠化解緊張局勢,而中美兩國可能會在一系列問題上提出倡議,包括放寬簽證限制,建立雙邊核武器對話和一個可能的框架來緩解貿易摩擦。

美方難以獲取中國情報

對美國而言,拜習會的另一個重要性在於通過直接交流理解習近平的想法。彭博社報導,審查過最敏感的美國情報報告的現任和前任官員透露,拜登政府因缺乏習近平核心決策圈的頂級情報而受挫,而他們正努力想在北京做出下一步行動前取得領先。

這些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說,中國已變得更難對付、更加不透明,而與此同時美國對瞭解習近平決策的需求正在飆升,因為在從台灣到高科技的問題上,美中緊張關係都在升溫。

彭博社報導,服務於川普和拜登兩屆政府的官員表示,他們對北京迅速採取行動鞏固對香港的控制、在南海投射軍事力量、限制國際社會對新冠疫情起源進行調查、削弱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以及加強對對手國家的駭客攻擊感到驚訝。

CIA | Symbolbild
彭博社報導,習近平上台前破壞了美國在中國的情報網路,現在拜登政府正因缺乏習近平核心決策圈的情報而受挫。圖片來源: Dennis Brack/dpa/picture alliance

現任和前任官員強調,美國的情報機構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提供政策制定者所要求的關於中國的見解。在習近平就任領導人以前,北京對美國在中國的情報網路進行了重大的破壞,目前美國在中國的情報工作就連持續僱用能夠講普通話的人這樣的基本任務,都遇到了困難。

《紐約時報》2017年曾報導,多達12名美國消息人士被中國處決,還有人被監禁,這是美國間諜網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破壞之一。

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向彭博社說:「(在中國問題上)我們的透過情報人員和線民直接蒐集的情報已經落後了幾十年,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足夠的情報。我總是想要聽到更多。」

隨著拜登政府將其外交政策戰略轉向對抗中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Bill Burns)上個月宣佈成立一個中國任務中心,以磨練該機構對 「一個日益敵對的中國政府」的關注。但彭博社報導,相關人士表示,這種宣佈更多的是象徵性的,而不是實質性的,需要有增加開支和人員編制的支持才有可信度。

中情局官員拒絕發表評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則譴責中情局中國任務中心的建立是「冷戰思維的典型症狀」。他補充說,美國「應該以客觀和理性的眼光看待中國的發展和中美關係,停止做不利於互信和合作的事情」。

(《政治》、彭博社、法新社、路透社)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