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拜登再稱俄入侵烏克蘭機會高 莫斯科驅逐美副大使

2022年2月18日

雖然俄羅斯週三聲稱已開始從俄烏邊境撤軍,但美國總統拜登週四仍表示,莫斯科已經向烏克蘭邊境「調動了更多部隊」。莫斯科則再次否認有入侵烏克蘭的計劃。

https://p.dw.com/p/47CUM
USA Präsident Biden vor der Presse
拜登在離開白宮時再次強調,俄羅斯未來幾天入侵烏克蘭的機會非常高。圖片來源: Patrick Semansky/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 美國總統拜登周四 (2月17日) 表示,俄羅斯在未來幾天內入侵烏克蘭的風險 「非常高」。他說:「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正在進行一次『假旗行動』,以此作為入侵的藉口。」

在此之前,有報導稱烏克蘭軍隊和親莫斯科的分離主義分子在該國東部發生衝突。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同日表示,分離主義分子從東部盧干斯克地區「暫時被俄羅斯控制的烏克蘭領土上」出動了一輛坦克。烏克蘭軍方表示,一枚炮彈擊中了一所幼兒園,造成兩名教師受傷,並否認了其向分離主義分子控制的領土開火的說法。

拜登在離開白宮時說:「我們掌握的每一個跡像都表明,俄羅斯準備進入烏克蘭並攻擊烏克蘭。」

同日,正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 (Lloyd Austin)說,俄羅斯正出動更多的戰機備戰與支援。他說:「我們看到他們在黑海加強了準備。我們甚至看到他們在囤積血液供應。不久前,我自己也是一名士兵。我知道第一手資料,你不會無緣無故地做這些事情。如果你準備收拾行李回家,你肯定不會做這些事情。」

俄羅斯再否認擬入侵烏克蘭

針對美國的說法,俄羅斯再重申無入侵烏克蘭的計畫。根據俄羅斯新聞社週四(17日)的報導,克裡姆林宮表示,拜登的入侵警告只是在加劇緊張局勢。俄羅斯外交部週四(17日)發佈一份聲明,重申俄羅斯沒有打算烏克蘭的計畫。

Donbas | Pro-Russische Soldaten beobachten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同日表示,分離主義分子從東部盧干斯克地區「暫時被俄羅斯控制的烏克蘭領土上」出動了一輛坦克。圖片來源: Kisileva Svetlana/ABACA/picture alliance

然而,與此同時,俄羅斯也表示,如果華盛頓不滿足莫斯科的安全要求,包括禁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和縮減美國在中歐和東歐的軍事勢力,俄羅斯可能作出軍事回應。

俄羅斯外交部說:「如果美國方面沒有意願就美國及其盟國對我們的安全作出堅定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保證進行談判,俄羅斯將被迫作出回應,包括採取軍事措施。」

聯合國安理會上的討論

在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聯合國安理會周四(17日)召開了一次關於烏克蘭危機的會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最後一刻改變了旅行計劃,選擇出席該會議並在會上發言。他說,美國的情報顯示俄羅斯軍隊正準備在 「未來幾天」進攻烏克蘭。

布林肯說,潛在的入侵對數百萬人來說是一個「危險的時刻」。他說,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目標包括該國首都基輔。他還警告說,俄羅斯將試圖通過官媒傳播「虛假警報」,並為入侵烏克蘭製造藉口。他說:「俄羅斯可能將這一事件描述為種族清洗或種族滅絕。」

布林肯說:「俄羅斯政府今天可以毫不含糊地宣佈,俄羅斯將不會入侵烏克蘭,並通過將軍隊、坦克、飛機送回軍營,以及將外交官送上談判桌來證明這一點。他認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方式可能包括導彈的轟擊、網絡攻擊,或是俄羅斯軍隊向「已經確定的關鍵目標」推進。

俄羅斯副外長韋爾希寧 (Sergei Vershinin) 告訴聯合國安理會,布林肯描述的情景是「令人遺憾和危險的」,並重申了莫斯科的說法,也就是部分俄羅斯軍隊正在返回其基地。他說,關於俄羅斯計劃入侵烏克蘭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

但布林肯說,他已經給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 (Sergey Lavrov) 發了一封信,要求他在下周會面,討論這場危機。《華爾街日報》指出,這可能會促成主要領導人舉行峰會。

俄羅斯驅逐美國駐俄副大使

在西方國家持續擔心俄羅斯準備入侵烏克蘭之際,俄羅斯政府周四(17日)命令美國駐莫斯科的副大使戈爾曼 (Bartle Gorman) 離開該國。美國國務院說此舉無正當性,並將其描述為俄羅斯進一步升高緊張關係的作法。美國表示將對此事做出回應。

國務院發言人說:「我們呼籲俄羅斯結束其毫無根據的驅逐美國外交官和工作人員的行為。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的是,我們國家擁有必要的外交人員,以促進兩個政府之間的溝通。 」

同日,俄羅斯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說,戈爾曼被命令離開是俄羅斯對莫斯科駐美大使館一位不知名的官員被「不合理地驅逐」做出的回應。該部沒有說所謂的驅逐是何時發生的。

(路透社、美聯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