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拜仁赴亞洲 不是步皇馬曼聯後塵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7月27日

歐洲足壇的巨頭們爭奪亞洲之戰方興未艾。繼皇馬和曼聯之後,拜仁也於今天前往東京,好多年中人們所謂的歐洲足壇「三駕馬車」在東亞先後到齊了。然而,皇馬和曼聯在中國、東亞的遭遇不佳。拜仁自然不希望步他們的後塵。

https://p.dw.com/p/6y08
(摘自「阿詩瑪」,優美地):貝克漢,你在哪裡......圖片來源: AP

太勞累嗎?

拜仁是昨天(7月26日)晚上,在20點30分開始的杯賽半決賽結束後,於今天凌晨0點15分起飛前往東京的,他們將於周日返回德國。在日本期間,周四將與東京隊,周六將與磐田山葉隊各賽一場。

已有批評聲響起,認為拜仁在德甲聯賽開始前一周如此長途奔波,太辛苦了。拜仁的經理霍內斯駁斥了這種說法。他說,德甲在北美和亞洲這兩大市場露面太少了,而人們沒有就此採取進一步的措施,現在拜仁到東亞去,就是為了糾正這個錯誤。

去年夏天,拜仁的「廣告行」目的地是芝加哥,今年是東京。霍內斯說:「假如你不在亞洲露面,你就做不了任何生意。所以我們必須去。」

至於主教練馬加特對此行內心裡是怎麼想的,人們都還不知道。對外,他沒有提出任何批評,他說:「這種事是必須接受的,對象拜仁這樣的俱樂部來說這是份內的事。足球這個業務就是這樣發展的。「」我們需要新市場,假如我們要彌補與義大利、英國或西班牙的王牌俱樂部之間的差距的話。為此,我們需要更多的錢,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途徑。」

皇馬不是好榜樣曼聯沒有好運氣

為了爭奪東亞市場這塊肥肉,歐洲有點名氣的球隊都是給個縫就鑽。西甲皇家社會、法甲裡昂、荷甲愛因霍恩這幾支球隊將參加韓國辦的「和平杯」,就是一例。皇馬和曼聯先後訪問中國和東亞又是一例。

然而,皇馬和曼聯的東亞行卻讓人覺得十分的失敗。明鏡周刊報導稱,皇馬「沒精打采地,沒有明星地」跑了一趟中國和日本。還轉述了著名足球經紀人特利.卡通的話說:「亞洲球迷追的更是單獨的球員,而不是他們的俱樂部。」

其實,真正沒有派出很多球星的是曼聯,而不應該說是皇馬。中國媒體連日報導皇馬六巨星中國行,其中包括貝克漢,羅納爾多,齊達內,菲戈。自然不能說沒有巨星。但是應該說,那些巨星的表現太壞,倒盡了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味口。

中國媒體報導道,皇馬在北京的幾天給人留下的最深印象是「無信用」:擅自取消中國七大媒體採訪;拒絕球迷見面會,讓球迷在大雨中苦等5個小時;拒絕前往央視參加專題節目錄製;最過分的是,貝克漢在北京居然沒有出場,大部分主力也只踢了半場球。從這點說,皇馬巨星只是去北京玩了一趟。有中國媒體把趙本山語錄送給了皇馬:皇馬把中國人給忽悠了一回。香港媒體也對皇馬非常氣憤,球迷們苦等在機場,結果球星們只露面了10秒鐘。在日本,傲慢的皇馬0:3慘敗給日本J聯賽墊底的東京日視隊,小貝還讓日本球員戶田和幸啐了一臉口水。

曼聯跟北京現代隊比賽只比皇馬晚了4天。給中國人的印象卻要好得多了。中國媒體高度讚揚道:可以確認曼聯確實是來比賽的。他們派出了新賽季最強大陣容與北京現代對抗,而且在場上也是拼勁十足。

曼聯讓中國球員董方卓上場了20分鐘,也吸引了中國球迷和媒體的很大關注。可惜的是,曼聯來得不是時候。在皇馬「忽悠」中國球迷之後而來,被耍怕了的中國球迷敬而遠之,工體的球票賣出不到一半。

錢啊錢

現代足球就是錢堆起來的-這話看來是千真萬確。中國一家媒體報導的標題是「皇馬榨乾了中國足球財源」。說是,中國給皇馬的預付款就高達300萬美元,「這在世界足壇上是聞所未聞的天價,所以皇馬很開心」。

可是,中國還只是一碟小菜。日本給的錢更驚人。皇馬此次東亞行,總收入高達2100萬歐元。

相比之下,曼聯和拜仁的收入就低得多了。但拜仁在東京好歹也能拿到200萬歐元。很明顯,錢是關鍵因素,這三駕足球馬車之所以去亞洲,而且更願意去日本,還不就是為了錢。這也是他們直言不諱的。不過,價格的不斷瘋漲,卻也讓東亞人十分的吃不消。

之所以說拜仁和德甲落後於意、英、西,並不僅僅在於出訪方面。德國足球界始終認為,德甲比賽時間太晚是不利於爭奪東亞市場的重大因素。英超早就為了東亞調整了比賽時間,電視台ESPN Star Sports為2004至2007年的英超亞洲轉播權共支付給英超1.75億美元,每周實況直播10場英超比賽,觀眾超過2億。德國足球聯盟就差多了,從國外轉播權方面,收入一共只有1500萬美元。

拜仁首腦人物魯梅尼格日前再次振臂疾呼:認真考慮改變德甲比賽時間,「要有中午舉行的比賽。」目的是:「我們要為德甲在亞洲更出名而鬥爭。」

對拜仁的此次日本行,德國足球界抱著各種希望。特裡.卡通說,拜仁的球星在日本是很受歡迎的,尤其卡恩是極具吸引力的。魯梅尼格說的是:「拜仁慕尼黑最適宜於在亞洲為德甲做宣傳了。但在當地踢幾場比賽只能是一切的一個開端。」(平心綜合報導)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