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抵得住第五波? 林鄭月娥重申「動態清零」目標

2022年2月14日

香港兩周多來新冠確診病例持續攀升,累計已有超過10000多宗新增本地感染。特首林鄭月娥表示,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大大超出了特區政府的應對能力。特區政府定當竭盡所能,以「動態清零」為目標,用好中央在抗疫經驗上的指導和人力物資的支援。

https://p.dw.com/p/46zji
China I Coronavirus in Hongkong
香港的「動態清零」政策能走多遠?圖片來源: Vincent Yu/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春節前以來,香港新冠確診病例接連創歷史新高。據香港特區政府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2月14日通報,截至14日凌晨零時,香港新增207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2052例為本地確診病例。另外還有約4500例初步陽性病例。

據香港01報導,由於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續擴散失控,檢疫設施飽和後,部份人需要在家居檢疫。香港衞生署周日(13日)晚上更新家居檢疫大廈名單,一共有1423個住宅大廈上榜。這些大廈有住戶為密切或次密切接觸者,分別需要居家檢疫隔離14或4日。

由於奧密克戎確診者症狀普遍較輕,香港近期也出現更多"與病毒共存"的聲音。香港民意研究所2月11日召開記者會,公佈2月7日至10日訪問了7000名12歲以上市民的網上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7%的受訪者認為"與病毒共存"的抗疫策略更適合香港;認為"動態清零"適合香港的只有32%,另有11%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或者"好難說"。出席記者會的復興經濟民生大聯盟成員任偉豪表示,結果反映大部份香港市民愈來愈不怕疫情。香港的隔離設施以及醫院床位、急症室等已經接近飽和,"動態清零"策略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強行為之只會是徒勞無功。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鐘劍華稱,堅持"動態清零"可能見不到走出疫情的出口,因為病毒會不斷變種,而香港不能夠永遠封關鎖港。他說,"就算你不讓人來,那些貨物都要來的,郵包都說可以有病毒的"。此外,病毒是會不斷變種的,若果要'清零'的話,就是無休止地經歷一次又一次這個循環,就算真的清了零,都是短暫的而已。

China I Coronavirus in Hongkong
近日,香港的新冠檢測中心前排起長龍圖片來源: Vincent Yu/AP/picture alliance

"用好中央支持,奮力遏制疫情"

不過,隨著疫情進一步升溫,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月13日召開特區政府內部高層會議,傳達"用好中央支持,奮力遏制疫情"的方針,再次強調動態清零政策。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在2月13日的內部高層會議上,林鄭月娥表示,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大大超出了特區政府的應對能力。香港政府新聞網2月13日通報稱,當局將盡快啟動與內地的工作小組對接,爭取提升檢測能力和隔離設施,也會馬上推出紓緩在家等候接受隔離市民焦慮的措施。林鄭月娥說,特區政府會貫徹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策略,以動態清零為目標。她還表示,中央一直是香港特區的最堅強後盾,香港要用好中央在抗疫經驗上的指導和人力物資的支援,進一步提升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的能力。她也表示,近日確診個案數字暴升,令檢測呈陽性的市民須等候較長時間才獲安排至隔離設施,情況極不理想,特區政府深感不安和抱歉。

林鄭月娥還談到疫苗接種率的問題,並重申盡快提高本港疫苗接種率乃重中之重,特區政府會繼續增加疫苗接種地點、招募更多醫務人員為安老院友接種疫苗、把接種科興疫苗的最低年齡降至三歲、推行"疫苗通行證"等,以接種率超過九成為目標,鞏固香港防疫屏障。根據香港特區政府2月13日宣佈的新規,可接種科興疫苗的最低年齡從2月15日起降至3歲;從2月16日起,5至11歲的兒童也可接種復必泰疫苗。從2月24日起,香港政府將推行"疫苗通行證",進入多出場所及出息活動必須接種過疫苗。

親北京的香港大公報也繼續為"動態清零"政策吶喊。大公網2月14日以"港第五波疫情在短短五日內致8人離世 議員呼籲打針救長幼"為題報導說,香港第五波疫情在短短5日內致8人離世,其中7人為70歲以上長者,1名兒童在猝死後證實感染新冠。該報寫道,"對於近期有人提出與病毒共存,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昨日向《大公報》直言不可能,指第五波已有7名長者去世、近20人危殆與嚴重,以及有一名兒童猝死後證實中招、另一兒童危重。他反問:' "還(與病毒)共存?'"

香港文匯報最近也曾撰文稱,專家認為,香港人口老化,年齡中位數為45歲,有不少長者和長期病患,且長者接種率低,因此,若不繼續實施"動態清零"策略,全港染疫人口恐將不止5%。香港人口750萬人,即使只有5%人染疫,也有37.5萬人,醫療系統必然崩潰。 該報援引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與病毒共存"會引起社會動蕩,經濟民生停擺,港人不應幻想"與病毒共存"。他說,歐美的群體免疫是以很大代價換來的,是持續的經濟損失,以及數以十萬計生命換來。

抗疫政策被提高到"事關國家政治的正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2月14日的一篇文章甚至將香港防疫政策上升到"事關國家政治的正確"的"高度"。

田飛龍撰文稱,香港第五次疫情爆發及其失控,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一是香港在中西方兩種抗疫模式之間左右搖擺,防控體系和動員能力未真正達到內地"動態清零"標準,特區政府在這方面存在決策和執行的失誤;且Omicron變異毒株傳染力更強,但社會層面呈現抗疫疲勞症,防疫部門官員也存在執法漏洞;在疫情已經呈現失控條件下,特區政府只是一般性收緊防疫要求,尚未下定決心進行全員檢測、隔離與實質性清零,仍存在一定的搖擺和儌倖心理。他說,抗疫是香港的大政治,事關民生正確,也事關國家政治的正確。香港抗疫的搖擺和失誤,有管治層面和社會層面之根源,包括香港公務員、甚至一般社會精英習慣於崇拜和追隨西方價值和模式,不相信國家可以在抗疫上做得更好、更可持續及香港可以模仿跟上,香港的精英層與西方利益過於深厚及密切,決策與執行優先面向與西方通關,對與內地通關存在猶豫和軟抵制,西方在香港存在大量利益和影響力網路,有強大的游說甚至牽制性力量,對港府決策施加有形無形的壓力。

在港府表態以"動態清零"為目標並"用好中央支持"後,香港民間主張與"病毒共存"的一派或將進一步被壓制發聲的空間,而港方也將"動態清零"成功與否的壓力以及更多決定權轉移給北京方面。根據2月12日內地與香港新冠疫情專題交流會的決定,中央有關部門和廣東省將根據特區政府提出的具體需求,派遣專家組赴港協助工作,向香港派遣核酸檢測人員,援建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提供快速抗原測試包等醫療物資,保障鮮活食品、蔬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供港。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