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抵制了奧運孤立了自己

Alexander Goebel2008年7月13日

314西藏騷亂發生之後,中國政府採取了強硬的鎮壓措施。德國國內也就是否應該抵制北京奧運會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反對抵制奧運會的觀點是,大批運動員為奧運賽事多年來的艱苦訓練將付諸東流。而支持者卻要求,通過抵制奧運會向中國政府施加政治壓力。抵制奧運會究竟會帶來怎樣的結果,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是最好的實例。

https://p.dw.com/p/EbTb
抵制奧運會讓許多運動員的辛苦白費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會受到以美國為首的多數國家抵制,無疑是20世紀冷戰中的一個高潮。其實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有關於是否通過抵制80年奧運會向莫斯科施壓的討論,從而迫使蘇聯接受一系列的政治條件。比如,蘇聯必須要改善人權狀況。在蘇軍入侵阿富汗後,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要求國際奧委會將奧運會的舉辦地點改在另一個城市,或是推遲奧運舉行時間,或者乾脆取消莫斯科奧運會。否則,美國將在全世界範圍內呼籲對莫斯科奧運會進行抵制。美國同時希望能夠在這一點上獲得盟國的支持。

美國總統卡特最終將抵制奧運的威脅變為了現實。當年,36個穆斯林國家的外長在伊斯蘭堡會議上與美國達成出奇的一致,支持抵制莫斯科奧運會。世紀拳王阿裡也受總統卡特委託,前往非洲各國,為爭取抵制奧運會支持游說。而在多數西方國家,有關是否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意見分歧很大。

西方國家奧委會的代表最終在羅馬的一次會議上達成一致,可以參加莫斯科奧運會,但是要放棄演奏國歌以及升起國旗等傳統儀式。聯邦德國奧委會在經過了激烈的爭論後對是否抵制莫斯科奧運會進行了投票表決,最終以59票對40票通過了抵制決定。當年的聯邦德國奧委會主席威利-道默今天回憶起這段歷史來,覺得德國做出了錯誤的決定:「抵制奧運會沒有帶來任何成果。對於運動員來說,多年的辛苦訓練被白白浪費。從政治角度看,也絲毫沒有取得成功。相反,德國事後在西歐的處境很孤立。其他國家認為,德國想通過積極參與抵制莫斯科奧運會來彌補自己過去犯下的錯誤。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沒有意義的錯誤決定。」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最終遭到64個國家的抵制。是1956年以來參賽國最少的一次。最為回應,蘇聯以及東歐陣營的國家對四年之後的洛杉磯奧運會進行了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