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戰爭陰影下的歐中峰會

Priyanka Shankar
2022年3月31日

布魯塞爾試圖警告中國不要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並利用其影響制止這場戰爭。但分析人士懷疑本周舉行的歐盟-中國峰會能否達到這一目的。

https://p.dw.com/p/49HWA
Symbolbild | EU - China
圖片來源: Rainer Unkelimago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和中國對這場戰爭摸棱兩可的態度,預示著在本周五(4月1日)舉行的歐中峰會上,雙方可能會有進一步的摩擦。

中國迄今對烏克蘭戰事升級表達了擔憂,但對戰爭根源的看法與歐盟大相徑庭。北京支持莫斯科的敘事,認為責任在北約和西方。中國外長王毅在歐中峰會前對媒體表示,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展現堅韌發展勢頭」。

歐盟領導人期待在與中國的峰會上討論烏克蘭戰爭的議題。芬蘭總理馬琳(Sanna Marin)說:「我們必須確認中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歐盟理事會在一份聲明中稱,歐盟國家希望以可持續的方式恢復同中國的人權對話,並討論氣候變化、應對新冠疫情等共同關心的問題。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專家斯莫爾(Andrew Small)認為,歐盟領導人將此次峰會視為一次對中國的「警示峰會」。 「過去幾周,我們看到歐盟領導人發出一系列聲明表達對中俄關係接近的擔憂。」他對德國之聲說:「歐盟領導人越來越意識到需要在與中國的關係中實現長期的再平衡,因為俄羅斯的入侵讓歐盟國家意識到依賴獨裁國家的風險。」

China - EU | Wang Yi und Josep Borrell
3月30日,中國外長王毅同歐盟外交代表波瑞爾影片會談圖片來源: Zhou Mu/Xinhua/IMAGO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中國問題分析家蕭嫣然(Amanda Hsiao)則指出,中國在峰會之後希望看到的是,歐盟領導人理解了中國對烏克蘭危機的立場,從而避免其影響未來的歐中關係。「對中國來說,從這次峰會傳出的話語最好是能體現中歐致力於對烏克蘭人道主義援助的合作,以及推進對話。」

歐中關係新挑戰

自從歐盟開始批評中國在貿易上的做法以及指責新疆發生的侵犯人權現象,歐中關係持續惡化。北京去年對歐盟議員進行制裁,又對立陶宛實施貿易封禁的做法,進一步加劇了地緣政治的緊張。

歐洲議會中國小組成員、德國綠黨政治家比蒂科菲爾(Reinhard Bütikofer)並不認為歐盟和中國會在本周的峰會上解決這些問題。「我希望歐盟能夠直截了當地指出所有問題,包括壓制香港人自由違反了中國的國際義務,以及中國對台灣的所作所為。不過我不認為峰會的結果會包括取消有關制裁。」

Frankreich l Europaparlament Straßburg - Reinhard Bütikofer, Bündnis 90 die Grünen
圖片來源: DW/D. Dobrić

比蒂科菲爾是受到中方制裁的5位歐盟議員之一。他說,儘管歐盟一再明確,如果不取消制裁,歐中投資協議的批准進程就無法繼續,「但恐怕中國領導人不會做出讓步。」

海牙戰略研究中心(HCSS)的中國問題研究員特爾(Joris Teer)指出,「中國在歐盟有極為重要的出口市場,也想繼續利用這個市場。這次峰會將展現中國如何力圖尋找平衡,以及如何分化歐盟和美國的關係。」

斯莫爾認為,北京願意進行正常的外交,並意識到歐盟在戰略上的重要性。但中國政府希望歐洲能尋求戰略自主,「這是他們對不再與美國合作的定義」。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