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我要去「約塞米蒂」不要「雨傘」

2011年4月24日

對於初來中國的「老外」們,往往對於一切都感覺不可思議:吃火鍋會流淚,被拍照像明星,過馬路得學會輾轉騰挪,交流則全要靠比劃猜。

https://p.dw.com/p/1137X
習慣用刀叉的德國人用筷子吃飯還真要下番功夫。圖片來源: AP

德國人算的上是世界上最愛旅遊的民族之一了,但即使對於見多識廣的他們來說,要想識得中國的真面目,還真的好好經歷下這個極具神秘色彩的國家帶來的文化衝擊。

中國美食讓人又愛又恨

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不能不品嘗下各種山珍海味及南北大菜。但吃中國菜也得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第一次去中國,一位朋友把我從機場接出來後,直接帶我去吃飯。第一次用筷子實在是太難了,而且吃的是餃子,還是水餃!"裡歐(Leo Buchethenn)對於自己2008年在中國的第一頓飯依然記憶猶新。馬蒂亞斯(Mattias Riesing)與他比起來可能要痛苦些了:"在重慶的時候,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去吃了火鍋。那個火鍋實在是太辣了,我拚命喝水,不然真是沒法吃。就感覺心跳加速,不停的流汗,眼淚也差點出來了。"

對於習慣了簡單菜式的德國人來說,中國菜著實讓他們大飽了一番口福。作為一名"中國迷",索尼婭(Sonja Piontek)在3年前去了中國,在那裡她經歷了很多有趣的事。為了能讓德國同胞們對中國有更多的瞭解,她還特意寫了一本書--«中國,綠沙發和我»。對中國菜贊不絕口的她,卻在商務會餐時陷入了糾結:"吃飯時,中國的合資方經常點很罕見很名貴的菜給我們吃,對於德國人的味覺和視覺,這些菜都非常特別。但有意思的是,一次在商務會餐時,他們也邀請我點些菜,我就點了些簡單的,比如蒜蓉花椰菜。我的中國朋友聽到之後就笑了起來。後來他們說,在商務會餐時,你不要點這麼簡單便宜的菜。"

在中國當明星

有些金發碧眼、個子高大的德國人,在中國街頭算的上是一道風景。不但經常有人上來搭訕,聊聊英語,就連被陌生人拉去拍照也成了家常便飯。不但莫妮卡(Monika Muylkens)經常感覺有人在看她,帥氣的馬蒂亞斯(Matthias Giesing)也對經常找他攀談的人感到驚奇:"在北京和上海的時候,總有人來和我說英語,他們也許覺得西方人都會說英語。我很驚訝,他們總對我說,嗨,hallo。在北京的一個展會上,一個中國小孩一定要和我拍照。還有一次在火車上,查票員過來和我說,'你應該在中國工作,我們很缺人。'然後整個車廂的人都看著我笑,但我還是覺得很有趣。"

無釐頭的交通

馬蒂亞斯很喜歡中國人無端的友好,但在談到交通的時候,他就不那麼輕鬆了。他覺得中國的交通與歐洲的差別很大, 在中國,不但要學會過馬路,躲汽車,就連在高速路上也經常是提心吊膽的。在索尼婭看來,不瞭解中國的人,第一次來中國,都會覺得中國的交通簡直一團糟。她說道:"但是慢慢人們就會發現,司機在開車時會互相注意,人們也都會遵守一些潛在的規則,如果人們在中國開了一段時間車以後,就會發現,還是行的通的,司機相互之間還算和平相處,沒有人豎中指,沒有叱罵。"

交流不"給力"

當不會中文的德國人,與只會中文的中國人交流時,還真得下一番功夫。馬蒂亞斯很有些天份,即使不會中文,但比劃他卻很在行:"我覺得可以用手或腳一起比劃,有時候也能溝通。到現在為止,我還沒遇到什麼問題,基本上都能理解。"會說些中文的特蘭德(Trendel Kamp)雖然與中國人的交流能多些,但在買東西的時候,也難免會遇到些難題:"10和4,這兩個詞很難。在買報紙的時候,我以為是4塊錢,但其實是10塊錢。"

談到交流的問題時,索尼婭講了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下班後,我叫了一輛計程車,想去我朋友那。她住在一個叫做約塞米蒂(Yosemite)的小區。我之前練習了這個詞的發音,在車上我很自信地對司機說,我要去約塞米蒂。他好像聽懂了,我感到很自豪,想到,現在可以回家了。那時下了很大的雨,司機開到了一個很奇怪的地方。我嘗試和他說,不,這個地方不對,錯了,我想去約塞米蒂。但他一直說一些我完全不懂的中文,類似'雨傘'、'雨傘'。我說,不,不是雨傘,是約塞米蒂。然後他停了車,一個人跑了出去。我很無奈,5分鐘以後他回來了,手裡拿著一把雨傘,遞給我說'雨傘for you'"。

作者:夢圓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