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應對安倍言論北韓中國各有絕活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7年3月7日

日本首相安倍再次表示慰安婦問題沒有證據,在韓國、北韓、菲律賓和日本國內引起了強烈的抗議。北韓的聲明跟中斷與日本進行的河內談判同步發生。中國外長李肇星在新聞會上首次表態,但態度相對溫和。這些態度各有一些微妙之處。德語媒體多採取「標題譴責」手法。德國之聲記者綜述如下。

https://p.dw.com/p/9yHH
日本大學生在韓國首爾慰安婦博物館裡參觀圖片來源: AP

安倍的矛盾矛盾的安倍

安倍3月1日關於慰安婦無證據的講話,引起了一連串強烈的抗議。3月7日,他對英國記者說:「我以前說過我遵從『河野談話』的立場,這並沒有發生改變。」所謂「河野談話」,是指1993年8月4日,當時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的河野洋平代表日本政府發表慰安婦問題調查結果時承認二戰期間日軍強征「慰安婦」,「嚴重傷害了許多婦女的名聲和尊嚴,」對此表示道歉和反省。安倍晉三上任後,於2006年10月表示在這個問題上繼承河野立場。

但他同時又對英國記者說:「美國通過的決議是基於對事實的誤解……關於日本軍警綁架婦女強迫她們充當『慰安婦』的觀點存在誤解。事情並非如此,我已經說過沒有證據可以支持這樣的看法。」

既說繼承河野立場,又堅持說「沒有證據」。安倍何以如此矛盾?

日本國內的反響

中國媒體日前已經報導,德語媒體現在也報導說:就在安倍發表「沒有強征隨軍慰安婦的證據」談話的次日,前日軍士兵、87歲的金子安次表示,二戰期間他當日本皇軍步兵時曾在中國強姦過無數女性,他至今仍記得她們的慘叫聲。這些女性有些是充當日本皇軍慰安婦的來自朝鮮半島的少女,另一些是金子安次和其他日本兵從中國東部的村子裡搶掠來的婦女。

周三,日本民主黨領導人鳩山由紀夫在一個集會上說:「日本必須拿出勇氣來面對日本造成許多人受害的事實。」日本共產黨領導人吉川晴子(Haruko Yoshikawa)說:「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以保障亞洲的和平與人權。」周二,日本民主黨眾議員松原仁和渡邊周提出於本月15日成立議員聯盟,重新檢討「河野談話」和考證南京大屠殺的史實。

周三早晨,即安倍再次說「沒有證據」的幾乎同時,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兼政府發言人鹽崎恭久對記者說:日本政府堅持1993年承認強制女性充當慰安婦並做出道歉的所謂「河野談話」。美聯社在報導這條新聞時說,這是迫於中國和韓國的強大壓力。

東亞波濤洶湧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王建業在例行記者會上對安倍的說法深感遺憾,並表達嚴正抗議。王建業指出,慰安婦是歷史遺留且事實存在的悲劇,日本應正視這項史實,以誠意對受害人正式道歉及賠償。另有報導,台灣前慰安婦憤怒地表示,她們願意與安倍對質。台灣婦女救援基金會周三帶領台灣代表團前往澳洲,声援澳洲政府第一次舉辦「抗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否認日軍強迫婦女當慰安婦」的國際聯合行動。

菲律賓當年的慰安婦在日本駐馬尼拉大使館前舉行了示威。她們都已是80歲以上的老婦人了。十幾位老婦人抬著標語:「安倍首相:騙子」;「我曾經被強姦。」西方媒體說:她們是突破了心理障礙走上街頭的。

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表示,安倍晉三的這種說法不利於雙方共同努力建設面向未來的健全的韓日關係。在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韓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在首爾市中學洞日本駐韓國使館外組織了集會。

北韓一箭雙雕

北韓是在周三(3月7日)才就此作出反應的。北韓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說:「不管日本當局如何試圖粉飾日本充滿罪惡的過去,掩蓋『慰安婦』的罪行……這都是歷史事實,日本既不能迴避也不能否認。日本必定要為它對慰安婦犯下的罪行付出代價。」

有意思的是,3月7日北韓與日本在越南河內舉行的關於改善關係走向建交的第2輪談判只開了半天,北韓代表團憤怒地拂手而去。北韓承認當年綁架了13名日本人,其中5名已經送回,8名說是已經死亡。北韓代表團說,如果日本堅持要讓死人活過來並回到日本,那就沒什麼可談的了。路透社報導到這地方,接著說:「平壤選擇了河內會談這個日子來發表譴責日本首相安倍的聲明。」即指上述關於慰安婦問題的聲明。北韓拒絕單方面談綁架13名日本人的問題,而同時也要求日本就1910至1945年間對北韓造成的嚴重傷害作出賠償。

中國改打綿掌

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在周二的兩會新聞會上就記者的問題談到了安倍的言論。德國媒體說,這是3月1日安倍首相發表慰安婦新說後,中國官方第一次正式表態。

李肇星說:「強行徵用所謂『慰安婦』,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所犯的嚴重罪行之一,這是歷史事實。我認為日本政府應該承認歷史事實,應該負起責任,鄭重地、妥善地處理這一問題。我認為歷史認識應該是一種強大的進步的力量,而不應該成為拖後腿的包袱。真理往往是最樸素的,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就是最儉樸、最實在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接下來還說:「在日本京都郊區的一個寺廟裡,見過這樣幾個漢字,叫『大道無遮攔』,當時的聯想就是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這就是一條康莊大道,它的發展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擋的。」

李肇星沒有點名道姓地批判安倍,有一種苦口婆心的味道。這與兩年前胡錦濤拒絕與小泉單獨會談,是截然不同的風格。

本次中國兩會才開了個頭,但無論溫家寶的報告,還是李肇星的新聞會,都給人「另外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就是:現在中國特別注重形象塑造。這個形象就是:「和諧」。李肇星在新聞會上甚至不避開「私人」話題,尤其在陳水扁「四要一沒有」和安倍慰安婦言論這兩個當前特別尖銳話題上,語態空前溫和。對比以往,無論是2005年中日爭端時,還是去年兩會前陳水扁「撤統」時,中共的外交可以說從陽剛的「降龍十八掌」改成了陰柔的「太極綿掌」。

而且,李肇星一上來先談的是溫家寶訪問日本的事。儘管這幾天剛發生安倍言論「風波」,但中國的戰略顯然從「不順就不談」變成了「在談中求理順」,顯然沒有讓溫家寶訪日受影響的意思。李肇星那句「它(中日友好)的發展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擋的」,更充分體現了綿掌的綿中有剛的意境:從正面去說,卻又在警告。

德語媒體採取「標題譴責」

德語媒體這幾天報導此事,多採用「敘述文」體,沒有看到什麼評論。但是,標題中卻凸顯了一些媒體的看法。

瑞士伯爾尼報業股份公司的網站espace的標題是「安倍站在戰爭的腳上對待歷史」。柏林日報的標題是「不可教誨的首相」。新聞電視台n-tv網站的標題是「對一個撒謊者的抗議。」這些標題的立場應該說是很鮮明的了。(平心綜述)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