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心臟醫學革命:利用人體組織培植出心臟瓣膜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5年1月19日

先天性心臟瓣膜疾病是心臟醫學的難題,目前解題方法有兩種: 移植機械瓣膜或者動物瓣膜。但是兩種人工異體瓣膜都有很大的缺憾,壽命有限。現在,亞琛的醫學研究小組提出了第三條道路:用人體自身組織培植合適的心臟瓣膜。

https://p.dw.com/p/68dX
心血管疾病是現代醫學的一大難題圖片來源: Bilderbox

有些人出生時就患有先天性心臟瓣膜病,心臟瓣膜要麼過於狹窄,要麼不夠厚。畸形缺損的心臟瓣膜必須通過手術替換掉──或者用機械瓣膜,或者移植動物瓣膜。但是所有這些人工瓣膜都有缺點,那就是時間一久,這些異體心臟瓣膜會發生硬化,並且不能隨著人體成長。因此,這些人工心臟瓣膜的壽命很有限。現在,德國亞琛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出了更好的替代品:培植的心臟瓣膜。

這種依靠人體自身組織培植而成的瓣膜,首先給兒童心臟醫學帶來了希望。日前,德國亞琛萊茵-威斯特法倫技術高等專科大學醫學系的一個研究小組成功的解決了這個醫學難題。研究人員預計,大約五年內這個新的療法將實現標準化臨床應用。

該研究小組組長斯蒂芬.約肯霍弗爾博士介紹說,當前只有兩種心臟瓣膜替換技術:一種是生物瓣膜(比如豬心膜),另一種是機械瓣膜。機械瓣膜的壽命固然比前者長一些,但是病人需要服薄血藥,令血液不至於凝固在金屬心瓣上。但是對兒童來說就不合適,因為兒童要踢足球,騎自行車,進行薄血對他們而言太危險了。生物瓣膜沒有薄血問題,但是兒童因為鈣物轉化過快會使生物瓣膜迅速發生硬化。再者,兒童總在不停成長,但是替換的人工心臟瓣膜不會跟著長,所以很快就不合適了。

約肯霍弗爾博士帶領的這個小組研究的新方法解決了以上的缺憾之處。第一步,他們從罹患先天性心臟瓣膜病的新生嬰兒的臍帶上提取一些細胞;同時,利用小患者的血液,在人血纖維蛋白膠的培養基中進行細胞培植。將兩種生成物混合,就獲得以纖維蛋白膠法培植成的均衡的細胞,專業上稱做「基質(Matrix)」。

約肯霍弗爾博士介紹說,他們把這些培植液滴入模子裡,使固化,聚合,其後去掉外面的模子,就獲得培植而成的心臟瓣膜。最後,利用細胞體內的膠質物將組織固定,並黏合。

需要用自身組織培植心臟瓣膜的成年患者,需要首先以靜脈或動脈血培植足夠多的細胞。大約6至8周之後,亞琛研究小組的科學成果──培植而成的心臟瓣膜生成,就可以進行移植手術了。獲益的首先是那些非突發性進行心臟瓣膜手術的病人。經過診斷後,病人被安排在5個月後動以心瓣移植手術,這樣醫生可以適時地進行一個全新心臟瓣膜的培植。

約肯霍弗爾博士說:「也就是說,病人住院後,通過局部麻醉從他們身上截取一小段靜脈,然後在從中提取一些細胞,用於培植所需的心臟瓣膜。再把這個心臟瓣膜放到生物反應系統內,它就像一個細胞的健身房,細胞可以任意生長,並能夠最終漸漸適應身體條件。」

這種培植成的心臟瓣膜不再需要薄血藥,並自然地與人體的新陳代謝相協調。它不僅與人體一起成長,而且不再因為是異體而與人體發生排斥。

當然,亞琛的研究小組仍然還需待些時日,才能最終在學理上和技術上達到標準化的心臟科臨床應用。其中最主要的難題是如何控制這種培植心臟瓣膜的成長節奏,因為它們在人體既有的系統中,既不可以工作得過快又不能太慢。不過,無論如何,這將是引導未來心臟醫學革命的一個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