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非洲小國的大熱鬧
2017年7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非洲小國吉布地越來越成為其他國家的一個軍事中心。" 《新蘇黎世報》本周四(7月13日)發表的一篇文章開頭寫道。作者寫道,雖然這個位於亞丁灣的國家僅有90萬人口,大部分地區都是沙漠,但已經有好幾個國家在這裡建立軍事基地。文章接著指出,目前,那裡最大的軍事基地是美國的,該基地靠近吉布地首都機場,約有4000名士兵駐扎。這個2002年設置的基地名為"萊蒙尼爾軍營"(Camp Lemonnier),是美國在非洲唯一的永久基地。吉布地曾是法國殖民地,法國在1977年在這裡設立了一個軍事基地,德國、義大利、西班牙也都有駐軍。2011年,日本在二戰後首次海外駐軍,軍事基地地點也是吉布地。
作者Fabian Urech指出,中國海軍駐吉布地的基地已經成立,沙烏地阿拉伯的基地正在建設之中。文章指出,各個國家的軍事基地都擠在一個小國之中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吉布地正處在非洲和中東的十字路口,幾個危機頻發的地方比如索馬利亞、南蘇丹或者葉門就在附近:"此外,吉布地位於重要的航運通道曼德海峽(Bab el-Mandeb),海峽將亞丁灣與紅海和蘇伊士運河連接在一起。"
作者寫道,與鄰居索馬里和厄利垂亞(Eritrea)相比,吉布地被認為政治更為穩定,並且更安全。該國政府每年向外國軍隊收租數百萬美元。文章接著寫道:"中國希望在這裡的軍事基地尤其在打擊地區海盜、執行聯合國任務以及在非洲實施人道救援上發揮作用。但是,中國在海外設置的首個軍事基地也可以理解為中國改變非洲政策的訊號。北京長期在非洲投資基礎設施和採礦項目,並且遵循不干涉內政的原則。"
中國在吉布地斥資建了一座機場、多幢政府大樓、天然氣液化廠還有一個深水港:"近些年來,中國也在非洲抱有軍事野心,並且看起來已經準備好在某些情況下,繞過不干涉的原則。2014年的南蘇丹顯然就是一個例子。當時北京在聯合國維和使命的框架下首次向外國派遣武裝士兵。人權組織"國際危機智庫"(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最近公佈的報告中認為,中國此舉是謹慎地轉向,不再奉行之前拒絕進行干涉的態度。"
按照合同,中方可以至多在吉布地駐扎一萬名士兵,除了經濟利益之外還關乎於象徵意義:"北京不想將非洲的安全問題交給西方國家。這樣看來,似乎在吉布地的軍事存在不可或缺。"
愛"買買買"的不僅只有中國
除了中國,還有哪些國家愛收購德國公司?德國聯邦內閣剛剛出台收緊外資收購的新規定,被列為保護對象的關鍵基礎設施具體有哪些?帶著這些問題,德意志電台(Deutschlandfunk)採訪了慕尼黑世界經濟研究所的菲爾貝邁爾(Gabriel Felbermayr)。這位學者指出,除了中國之外,俄羅斯在德國的投資也有著相似的情況:"俄羅斯企業的收購也與政府掛鉤,也屬於策略投資。人們不能將其歸類為純粹的私營經濟或者是市場經濟。阿拉伯國家情況也類似。"
採訪記者Jessica Sturmberg提出問題,新規定尤其給關鍵的基礎設施提供保護,界限是怎麼定義的呢?菲爾貝邁爾表示,怎樣去定義關鍵的基礎設施不僅對他是個難題,對立法者來說也並非易事,將來也不是。推行規定的時候,什麼被算作是保護主義,什麼舉措又是合法保護,在未來,可能每個案例都得單獨進行討論,是否涉及關鍵基礎設施。
記者接著指出,總體來看,這個新規定與自由貿易背道而馳。尤其是梅克爾主張自由貿易。菲爾貝邁爾表示:"當然有著盡可能給自由貿易掃清障礙的考量。但這並不意味在投資方面完全不設限。人們必須看到,中國並沒有像西方這樣的市場經濟,在企業決策的背後總是存在著國家戰略利益。美國、英國、印度情況就不同,這些地方的企業考慮的是以市場為基礎的利潤表,並不是同時還考慮地緣政治戰略。所以,尤其在與中國打交道的時候,認為自由貿易高於一切,或者是遵循自由貿易俗規未免太天真了。"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