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請不要卑躬屈膝地面對中國
2018年7月2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瑞士《新蘇黎世報》的評論以"中國的世紀大工程挑戰西方"為題,注意到中國正在以巨額貸款、大型基建工程挺進海外新市場,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改變許多地區的力量格局,其中也包括歐洲國家。作者認為,中國的擴張態勢令人不安,但是西方不應該對其妖魔化,而應該自信地去應對。
"接受中國投資的國家,不能被巨額的貸款矇蔽雙眼。他們必須要保持警惕,並且充滿自信地在中國面前捍衛自己的利益。這包括要求相關操作透明化、遵守國內法以及國際法,也包括必要時放棄來自中國的貸款。"
"新興的超級大國中國在世界範圍內擴張其影響力,這固然是合理行為,西方大國從前也這麼干過。亞洲、非洲、拉美的許多國家都亟需建設更多的現代化基礎設施,從而推動經濟發展。但是,一個威權國家在全球範圍內用值得懷疑的手段擠壓西方國家的自由、法治價值觀,西方不能就此袖手旁觀。面對'一帶一路'的挑戰,歐盟以及美國必須要用更加積極的外交政策來回應,而不是後退。"
柏林出版的《世界報》以"要看台灣,別看中國"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北京政權對內對外都在不斷宣稱,中國的價值觀比西方價值觀更加優越,但是海峽對面的台灣卻恰恰是一個範例。
"不論是左翼的反全球化人士,還是新右派意識形態者,抑或是西方大企業的老闆們,他們在一個問題上都驚人地一致:'我們必須拋棄西方的傲慢來接納中國價值觀。'這些人往往平常都是一副剛強的模樣,卻突然在這一問題上變得異常溫順。與中國的經貿關係確實是無法迴避的,但是真的有必要在言辭上也卑躬屈膝嗎?"
"現在,眾多德國漢學家也陷入了這個怪圈。他們的研究工作早已依賴於來自北京的遍地開花的孔子學院,他們在學術文章中熱情地為他們的金主唱贊歌。顯然,對於'中國價值觀'的定義權,牢牢掌握在北京當局的手中,他們有意識地用文化主義(譯註:亦稱文化相對主義)來將西方民主模式貶稱為'異質的'。"
"這就引出了一個悖論:巨大的中國現在最害怕的莫過於小小台灣島上正運轉良好的自由化模式。否則,無法解釋中國為何現在要收買台灣僅剩的幾個邦交國。與此同時,西方的航空公司還受到壓力,被要求將台灣標注為中國一部分。漢莎航空率先服從於這波地圖攻勢,這並不令人感到驚訝。"
"要是真的如中國統治者所說的那樣:1949年後在政治上以及社會上徹底與大陸分離的台灣島依然是中國的一部分,那麼,又該如何解釋:台灣的價值觀證明了中華文化其實是可以與自由主義相融合的呢?幾乎一切北京所宣稱的'東亞原生特性',都能在台灣的現實生活中找到運轉良好的反例。'中華文明受到千年威權統治的熏陶,天然地追求和諧,因此對既往或當下歷史的批判並沒有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這簡直就是統治者的垃圾邏輯,自由台灣的民眾只能對此付之一笑。"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