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薩爾瓦多投奔中國

苗子(摘編)
2018年8月22日

薩爾瓦多與北京建交、馬哈蒂爾訪華取消多項合同,成為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

https://p.dw.com/p/33Zyk
Casa Presidencial de El Salvador
薩爾瓦多總統府(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Creative Commons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題為"薩爾瓦多轉向中國"(El Salvador wendet sich China zu)的文章寫道:

"薩爾瓦多已是今年第三個在北京與台北的爭執中轉換陣營的國家。台灣由此僅餘下17個邦交國,其中包括很小、微不足道的太平洋島國帕勞。在那裡,中國也早已使用'胡蘿蔔加大棒',想把它拉到自己一邊。今年年初起,北京一招呼,去帕勞的中國遊客少之又少;去年中國遊客還佔了半壁江山--這也吸引了很多中國投資進入了該國的旅遊業基礎設施。不久前,一家賓館業主向路透社批評北京將旅遊業當作武器。"

文章寫道:"北京的目的是,在國際上孤立台灣政府。……總統蔡英文目前努力將台灣島作為抵制中國不斷增加的地區影響力的民主據點。周二她在台北對薩爾瓦多換邊站表示:'我們將靠近那些與我們有相似價值的國家,以共同反擊中國日益失控的國際行為。'她說,台灣不會屈服於北京的壓力。"

文章寫道:"她的立場在美國受到贊賞。周日,她在從巴拉圭、伯利茲返回的途中經停休斯頓。巴拉圭和伯利茲是為數很少的尚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的國家。在休斯頓,蔡英文參觀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約翰遜航天中心,--由此成為首位參觀美國政府機構的台灣總統。周一,蔡英文在推特發布了一張警察摩托車隊的照片,顯然他們護送她前往休斯敦機場。她有意識地展示了一次正式國事訪問的象徵,儘管實際上是不能有國事訪問的。因為美國儘管與台灣結盟,但與台北沒有外交關係。"

Mahathir Mohamad besucht China
馬哈蒂爾訪華圖片來源: Reuters

"友好卻堅定"

《法蘭克福匯報》題為"友好卻堅定"(Freundlich, aber bestimmt)的文章寫道:

"這不是馬來西亞新總理馬哈蒂爾第一次對中國在該國的做法作出批判性表態。但93歲的政壇老人在為期五天的訪華之行中警告'新版殖民主義',仍引人注意。儘管馬哈蒂爾在人民大會堂沒有明確說,他認為這樣的殖民主義危險是從誰而來。……而當中國總理李克強直接問道,馬來西亞是否與中國一道支持自由貿易時,馬哈蒂爾說:'自由貿易也應當是公平貿易。'"

"馬哈蒂爾之後宣佈,其政府取消了多個前任納吉布與中國建築商簽署的合同。價值134億美元的東岸鐵路修建計劃,以及一個天然氣管道計劃目前被推翻。……此前外界還曾猜測,馬哈蒂爾訪華是希望就這些合同談判出更好的條件。"

文章寫道:"由此,馬哈蒂爾成為又一個警告北京通過慷慨的貸款而促使其它國家陷入政治依賴性的聲音。12月批評聲起:斯里蘭卡不得不將漢班托塔港99年的使用權移交給中國,因為無法支付債務。"

"不過,在一切批判性的聲調之外,五天的中國之行也旨在維護關係。馬來西亞總理周二努力進行平衡。'我相信,中國也不希望馬來西亞成為一個破產的國家,'海峽時報引述說。總理甚至表達希望,中國能在馬來西亞解決內部財政問題上提供幫助。"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