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萬馬齊喑的香港

2022年6月30日

主權回歸中國25年之後,香港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曾經活躍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幾乎銷聲匿跡,反對派人士要麼鋃鐺入獄,要麼遠走他鄉。

https://p.dw.com/p/4DTlg
Hongkong Apple Daily
被迫停刊的蘋果日報社圖片來源: Vernon Yuen/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發表報導稱,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將親赴香港參加這裡舉行的主權回歸慶典活動。在習近平看來,對香港民主運動的鎮壓是中國政府取得的一大成就。這篇題為《萬馬齊喑的香港》的報導寫道:

「25周年的紀念日,本來是主權回歸後的上半時結束。中國當年在同英國簽署的協定中承諾,香港主權回歸後的五十年內,香港將保留'高度自治',中國也不會干擾其'生活方式'。但是北京僅憑一紙法律,即所謂的國安法,就使香港曾經活躍的公民社會變得鴉雀無聲。

習近平啟程前夕曾表示,他'深深地愛著香港'。但這種愛顯然不是相互的。根據一項最新的民調,香港18歲至29歲的年輕人當中,只有2%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76%的受訪者則首先認為自己是香港人。這些數據來自香港知名的民調機構-香港民意研究所。這一數據能得以發表本身就說明,香港還是有別於中國其他城市。但問題在於,這種區別還能持續多久。

今年四月,香港民意研究所副總裁鐘劍華已經逃離香港。目前人在英國的他透過電話表示:'我得到訊息稱,國安警察將在習近平到訪前夕採取更多行動,而我就是他們的目標之一。'這位民意研究者堅信,他所進行的問卷調查有助於政府改善施政方式:'沒有任何一個政府能夠無視民意。'周五,將被習近平正式任命為香港新特首的李家超也許並不認同鐘劍華的觀點。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發表的民調結果,李家超的民意支持度只有35%。不過,民調也顯示,越來越多的香港人認為發展經濟比實現民主更為重要。過去兩年當中,持這一觀點的比例從28%上升到了36%。"

Hongkong China Unabhängigkeit Jahrestag 2014 Protest
如今的香港,集會和言論自由都已受到嚴格限制。圖為2014年的七一大遊行。圖片來源: PHILIPPE LOPEZ/AFP/Getty Images

《法蘭克福匯報》寫道,為了增強香港人對中國的認同感,北京加大了在香港的宣傳力度。新版教科書裡,2019年的抗議運動成了受"境外敵對勢力"唆使的事件,而香港也從來不曾是英國的殖民地。

"外國人和當地的專業人士正在大量離開香港。對於中國政府來說,移民潮也許並非壞事。移民留下的空缺正好可以由大陸人來填補,從而加快香港同內地的融合。但香港的精英階層仍感到相當緊張。一名屬於建制派的香港人表示,從大陸來的人並不能填補這些空缺,因為他們並不具備相應的'思維方式'。這名圈內人士說:'只有當國際社會把你當作國際中心,你才能成為國際中心。'他表示,任命李家超出任特首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一個沒有國際經驗和經濟知識的前警官、一個遭到美國制裁的人,'怎麼可能在世界上代表香港呢?'北京顯然並不看重這些問題。這位圈內人士相信,新一屆香港政府的決策空間將變得更加有限。'中央政府認為,我們過去不夠聽話,所以今後必須按照北京的要求來行事。'"

《商報》發表評論稱,七國集團和北約峰會上,西方領導人雖然表現出了團結姿態,但事實上,在同專制政權的鬥爭中,西方陣營卻顯得相當孤立。評論寫道:

"有爭議的議題還有許多。比如,在集中精力應對普丁的同時,如何做到不忽略其他安全風險,北約內部意見並不統一。這類風險包括氣候變化、難民潮,尤其是應對如何應對中國。

七國集團宣佈的價值六千億美元的基建計劃,遠遠不足以同中國日益增長的全球影響力向抗衡。中國很快就會一躍成為世界頭號經濟體,因此制定出抗衡中國的核心戰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面對日趨專制的中國,西方應如何捍衛價值觀,又願意為此付出過高的代價?相關的討論,目前甚至還沒有展開。"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