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莫迪訪華為印中關係「解套」?

石濤2015年5月15日

印度總理莫迪訪問中國,擁有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兩個大國之間的互動,自然會引起德語媒體的極大興趣,更何況兩者之間的歷史恩怨依然糾纏不清。

https://p.dw.com/p/1FQPH
Staatsbesuch Indiens Premierminister Modi besucht China
圖片來源: UNI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駐華記者將莫迪訪華定義為"兩個大國之間的謹慎接觸"(Vorsichtiges Abtasten zweier Großmächte)。在以此為題的評論中,作者認為,總計擁有25億人口的這兩個國家不再針鋒相對,僅此一點就足夠讓人松一口氣。
"這並非理所當然的事情,即便經濟學家們正確地指出,印度與中國之間密切經濟合作對雙方都是利益最大化。觀察家們喜歡用'no-brainer'來形容,就是連孩子都很明白的事情。但是,政治人物總是喜歡把事情想得比較複雜。"
文章說,印度與中國之間長期存在邊界矛盾和互不信任,這不但在以往對兩國關係產生損害,如今也依然阻礙著兩國彼此接近。而更為重要的是,印中都在國際舞台上爭相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此外,兩國領導人的風格也為雙邊關係發展打下烙印。

"印度總理莫迪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驚人相似:兩人都是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兩人均推出新的外交倡議及驚人之舉,讓本國擺脫不久前還保持著的外交上消極龍套的角色。一方面,也許沒有比這兩位更好的人物,能夠在兩國關係方面達成實質意義上的突破。但與此同時,在這樣的狀況下顯而易見的是,印度和中國之間號稱'不可分割的紐帶'(莫迪語)多麼輕易就會千瘡百孔。"

Staatsbesuch Indiens Premierminister Modi besucht China Xi Jinping
莫迪和習近平驚人相似圖片來源: Reuters/K. Kyung-Hoon

印度感到緊張

中國與印度目前存在著合作意願,但雙方彼此之間的不信任感卻並未因此而有所減少。雙方的力量對比也讓印度感到緊張。雖然印度今年的經濟增速可能會超過中國,但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卻依然是印度的四倍。

"中國很有錢,並以此向印度鄰國斯里蘭卡、緬甸、孟加拉國和尼泊爾推銷自己。印度許多人認為這是試圖形成(對華)包圍圈。中國有關'新絲綢之路'的想法也讓印度不安,而中國恰恰又向(印度)宿敵巴基斯坦提供了創紀錄的450億美元投資。"
作者指出,莫迪的對策是與美國靠攏,並與日本和越南進行軍事合作,這兩個國家均與中國存在海上主權紛爭。

"去年訪問日本時,莫迪對'類似18世紀的擴張主義立場'提出嚴厲抨擊,意指中國。北京對此並未善罷甘休。中國受到追捧的民族主義報紙《環球時報》本周用一篇語氣憤怒的評論反擊稱:莫迪總理'搞小動作';印度精英盲目自大,而普通民眾則更是非常自卑,根本無法客觀評價中國。"
"仍存雜音"
《環球時報》的這篇評論也引起了德國《日報》(die tageszeitung)記者的注意,該報周五刊登的一篇印中關係分析文章中開篇也加以引用。《日報》作者隨後寫道:
"儘管《環球時報》強烈民族主義的聲調廣為人知,而這也絕非政府立場的完全體現,但這篇評論依然讓人清楚意識到,印中關係仍然存在雜音。"

作者指出,兩國之間的邊界糾紛依然懸而未決。1962年的印中邊境戰爭後,中國佔領了印度的查謨-克什米爾邦(Jammu and Kashmir),印度要求北京歸還。而中國則認為印度北方面積達9萬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屬於自己。
"解決方案仍未出現。恰恰相反:習近平去年對印度進行上任後首次訪問之前幾個小時,中國邊防部隊短暫越過邊界。這是疏忽大意,還是故意挑釁,至今仍不清楚。據說,習近平曾簡單明了地說過:在邊境關係不明確的地方,就可能發生這種事情。"

編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