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自由不是免費的

文山 摘編
2019年9月6日

《商報》希望,正在訪華的梅克爾能夠在捍衛價值觀的同時,贏得中方的尊重。《每日鏡報》認為,歐洲企業對中國戰戰兢兢,只會讓歐中關係更加不平等。《南德意志報》則呼籲,德國必須為自由價值觀付出一些經濟代價,承受短期的陣痛,確保長期的自主。

https://p.dw.com/p/3PBI9
Bundeskanzlerin Angela Merkel in China
在梅克爾和李克強的見證下,寶馬集團與中國訊息通信研究院簽署智慧型網聯汽車合作備忘錄。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Kappeler

(德國之聲中文網) 杜塞道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梅克爾訪華 必須要有公開批評的空間"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德國總理現在被全球媒體譽為"自由世界的旗手",因此各界非常期待她能夠在北京公開批評中國的侵犯人權、社會監控、壓制香港自由等現象。

"一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市場,德國產業界必須在那裡經營。另一方面,則是歐洲的價值觀。歐洲的福祉紮根於言論自由、民主法治之中。不久前,歐盟委員會已經用體制競賽來形容與中國的關係。"

"梅克爾現在依然是歐洲的政治標籤,她必須在北京再努力一次,捍衛價值觀,同時希望習近平能夠尊重她的立場。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迄今為止,凡是局面特別棘手時,梅克爾總理總是特別強大。"

Bundeskanzlerin Merkel in China
梅克爾與習近平主持會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Kappeler

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以"明確的立場前所未有地重要"為題,刊發評論指出,西方企業不應該對中國戰戰兢兢,因為真正良好的關係能夠經得起批評。

"在贊嘆中國如何處理高額債務、如何扶貧、如何推動數字化產業轉型的同時,人們也越來越注意到中國體制的陰暗面。伴隨著一帶一路等項目的,是言論審查、國家監控、新疆再教育營。在習近平眼中,一帶一路是全球通往和平與繁榮的道路。但是西方則批評,一帶一路讓沿線國家背負過高的債務、產生對北京的財政依賴,風險太大。歐盟還擔心被中國的一帶一路所分裂。"

"香港的國泰航空遭到了北京的施壓,高管、員工被解職,因為他們參加或者至少同情香港街頭的示威。德國賓士時任總裁蔡澈(Dieter Zetsche)也曾不得不向北京低頭,就一則引用了達賴喇嘛格言的廣告進行道歉。儘管如此,梅克爾依然清楚,德國經濟具備對中國的槓桿作用。這次訪華,梅克爾再次帶上了由德國商界大佬組成的經濟界代表團。德國企業現在也變得有點像中國企業,(對北京)畏手畏腳、生怕犯錯,不願意就香港示威公開表明立場。"

"恐懼會損害所有的關係。它會導致夥伴關係的不平等。如果梅克爾不想陷入某些德國商界大佬已經陷入的境地,她就必須向中方明確表明界限。某些西方企業已經對中國卑躬屈膝,在這種情況下,梅克爾展示明確立場就顯得前所未有地重要。梅克爾有能力要求北京為在華德國企業提供與在德中國企業相同的待遇。良好的關係,能夠經得起批評。"

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報》以"香港悖論"為題,刊發社論指出,在"梅克爾訪華是否應該談香港"這個問題的背後,其實是一個更為宏大的命題:德國必須減輕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因為從長遠來看,這也攸關德國自身的自由。

"在香港問題上,誰認为梅克爾有義務捍衛價值觀,誰就必須捫心自問:你自己、以及德國民眾真的準備好拿出口導向型的德國經濟冒險,來捍衛地球另一端的民主自由價值觀?凡是敢於抨擊中國的國家,都會遭到中國的懲罰。對中國更加強硬,意味著德國將損失就業崗位和經濟增長率。自由不是免費的,不論在香港還是德國都是如此。"

"與此同時,又有許多理由支持對北京採取更強硬路線。中國正在全世界擴張影響力,它為所欲為,予取予求,拒絕承擔責任,只認同對自己有利的規則。從長期來看,中國的崛起就是對德國等自由民主國家的威脅。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做?"

"'以貿易促轉變'以及被證明不過是自欺欺人。德國現在需要新的對華戰略,從而減輕對中國的依賴性。恐懼並不可取,全新的對華政策也並不一定意味著德中體制的脫鉤。我們不需要新的冷戰,但是需要劃定明確的界限。比如併購德國企業、在德國投資、參與德國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德國必須抓緊時間盡快劃定這些界限。只要中國還需要德國的科技,柏林就依然還擁有對中共的影響力。德國必須利用好這根槓桿。"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