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美中之間的「新冷戰」

王凡(摘編)
2020年7月25日

近來美中關係迅速惡化,德國《商報》指出,對於世界經濟來說,這是一個巨大威脅;德廣聯則評論稱,這兩大國之間的摩擦與衝突不會因為美國大選而結束。

https://p.dw.com/p/3fuIJ
Symbolbild zur drohenden Zuspitzung des Handelskrieg s zwischen den Vereinigten Staaten von Amerika
圖片來源: imago/R. Pe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如今,美國與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的對決已經升級為多方位的戰役,也無法再排除在像南中國海這樣的地方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因此很多人已經開始使用'新冷戰'的說法",德國《商報》7月24日一篇評論文章這樣寫道。

不過文章指出,儘管美中之間的衝突與當年美蘇衝突有其相似之處,但這場新冷戰與"我們所經歷過的那場不同","目前為止並沒有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中國主導的勢力範圍之間的陣營對立。而迄今沒走到這一步的原因是,整個世界在經濟上聯繫更緊密了,不是一道新鐵幕就能輕鬆隔斷的"。因此在衝突中懲罰對方時,雙方使用的也主要是外交手段和經濟手段。

文章提到,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指出,如果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中,這兩大國將會發生軍事衝突中。"而即便不發生軍事對抗,一場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冷戰也會嚴重拖累世界經濟。根據德意志銀行的估算,如果美中在技術與經濟上脫鉤(Decoupling),將導致世界經濟產出大幅縮水3.5兆美元。"

文章還指出,沒法套用美蘇冷戰時做法的一個最主要原因是,川普将西方對中國崛起的戰略簡化為了遏制,而事實上西方"無法像當年遏制蘇聯一樣遏制中國"。

"更好的辦法是,歐洲與美國共同標記出那些出於經濟、安全利益而需要與中國保持距離的戰略領域。這樣一來,西方也在向北京發出訊號,雙方還是可以在氣候保護、醫療保健等許多其他領域緊密合作的。"

USA I Joe Biden
德廣聯評論文章指出,即便拜登上台,除語氣、聲調外,美國的對華強硬路線也不會改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P/M. Rourke

德廣聯題為"一場新重大衝突開幕"的評論文章,同樣聚焦中美關係惡化。文章列舉了美中兩國在貿易、疫情、技術、人權、南海等多領域的衝突,表示中國和美國之間"已經沒有太多話可以講了,兩國關係達到了建交41年以來的冰點。在三個層面上,兩國關係都出現一些政治學家和經濟學家所指出的'脫鉤'"。這三個層面分別是經濟層面、公民社會層面和外交層面。

"如果認為目前美國的對華政策只是選戰策略的話,那就錯了。事實恰好相反,早在2018年10月,美國副總統彭斯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了針對中國的演說。該演說標誌著美國公開告別了此前的對華政策,將矛頭指向了專制統治中國71年的中國共產黨。……在美國參眾兩院,針對中國的言辭強硬起來,而且在民主黨、共和黨兩個陣營裡都是如此。因此,即便11月拜登大選獲勝,除語氣、聲調外,美國的對華路線不會改變。"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