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經過包裝的批評

雨涵(摘編)2016年3月23日

「明鏡線上」記者對於高克在同濟大學演講中「先揚後抑」的批評藝術印象深刻。而《新蘇黎世報》則關注中國「一帶一路」給歐洲帶來的機遇。

https://p.dw.com/p/1IIRP
China Bundespräsident Joachim Gauck in Shanghai
演講過後,高克與學生們交談圖片來源: J. Eisele/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明鏡線上"(Spiegel.de)周三關注了德國聯邦總統高克在同濟大學發表的演講,並對他的"批評藝術"給予肯定。標題為《尖銳的批評,漂亮的包裝》(Harte Kritik, hübsch verpackt)的這篇文章指出,在高克為期五天的訪華行程裡,在這所上海名校的演講應該是一個高潮--最起碼從德國方面來看是如此。

文章接著寫道:"高克選擇了一個巧妙的途徑,來向中國提出批評。首先他向東道主展開擁抱的雙臂:對同濟大學大加讚揚,對兩國關係予以肯定--而且他還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贊賞:中國的文化、歷史還有經濟。"接下來轉折點來了:"'對於某些發展,我們還是抱有憂慮的。'高克談到了環境污染,提到了中國的貧富分化之嚴重程度甚至已經超過美國,而且他還問道,'那些完全走自己的路、似乎與官方路線相抵觸的人有什麼遭遇'?

最後一句話其實不算是一個問題,因為他知道答案。周一晚上,高克在北京會見了一些維權人士。其中包括律師莫少平和尚寶軍。面對同濟大學的師生,高克強調:"物質財富或社會地位無法持久替代個體的自由權利。"

"明鏡線上"記者在上海撰寫的這篇文章繼續分析了高克在同濟大學演講的效果如何:"高克先是說一番迎合東道主口味的話,然後又繼續發出警示。他回顧了中國在近代所遭受的苦難,其實只是為提到'文革浩劫'作鋪墊。現場認真傾聽的大學生能否從耳機裡聽到對高克評價毛澤東政策的這番話的如實翻譯呢?不過在會後一些年輕的聽眾表示對高克的演講印象深刻,其中的批評也不容忽視。"

Joachim Gauck in Shanghai an Tongji Uni Staatsfahrzeug
演講現場鴉雀無聲,學生們非常專注地傾聽圖片來源: DW/V.Wittig

為了達到在提出批評的同時卻不挑起矛盾、引起轟動效應的目標,高克又運用了一個技巧。作者接著敘述道:"作為昔日民主德國的公民,高克回憶起自己在獨裁統治下的經歷。……民主德國對自由的壓迫,執政合法性的缺乏,政權可信度的不足--富有想像力的聽眾是可以由此及彼聯想到中國的。"

"一帶一路"與歐洲有什麼關係?

《新蘇黎世報》周三發表了上海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教授Maximilian Mayer撰寫的客座評論,文章探討了中國"一帶一路"給歐洲帶來的機遇。作者開篇寫道:"難民政策給所有的歐盟機構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數以百萬計的避難者蜂擁而至,給歐盟內部的政治協調工作提出了過高的要求。避難系統和申根協議都已經事實上作廢。歐洲黨派政治出現嚴重的右傾趨勢,各國不斷滋生的民族自私主義使得歐盟集體決策機制的權威受到削弱。這是'歐洲的自殺',德國前外長菲舍爾不久前撰文指出,這是一種必需嚴肅對待的局面。"

儘管作者認為,菲舍爾對局勢的估計未免帶有末世論的味道,但是如何應對歐洲鄰近地區目前的混亂局面,這是歐洲人必須要面對的任務。對於如何完成這項任務,答案自然是複雜的。不過作者明確提出,中國對外政策"向西走"的"一帶一路"項目,可以給歐洲帶來很大裨益。

歐洲與中國在歐亞大陸中間地帶加強合作,共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又與歐盟所面臨的難民危機有何關聯呢?文章進一步解釋道:"現代的絲綢之路,與其說是給全球化的世界經濟重新劃定版圖,還不如說是一個跨大洲、跨文化的和平工程。我們為什麼不能相信北京的誠意,將其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倡議來看待,而不要稱之為新版本的門羅主義呢?認為只要有新的機製成立而且要在北京的領導下運作,就一定會給自由的世界秩序帶來威脅,這樣的想法是帶有誤導性的。"

作者接著指出,與"一帶一路"密切相關的,是地區的穩定。"對於中國來說,通過人道主義援助來幫助阿富汗、利比亞、敘利亞這樣的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來促進地區穩定,這是符合其自身利益的。此外,中國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以及設立的經濟特區,也完全可以和歐洲在希臘,甚至是在蘇丹、摩洛哥或者埃及等國家的難民和移民政策機制結合起來。就算北京用基礎設施建設聯繫歐亞的設想並非解決歐洲在其外部邊境所面臨問題的靈丹妙藥,歐洲也必須充滿創造力地區利用這個機會。"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