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民主制到底在衰退還是在復興?

2021年11月27日

《每日鏡報》注意到,拜登召集的民主峰會中,只有77個受邀國稱得上是民主政體,因此擔心民主國家的圈子會越來越小。《新聞報》則樂觀地認為,全球民眾普遍認同進步價值觀,一次民主制度必然在疫情後迎來復興。

https://p.dw.com/p/43ZV4
USA I Biden bei der Unterzeichnung des Infrastrukturgesetzes
拜登召集了民主峰會,但是大約1/3的與會國家並非民主政體圖片來源: Susan Walsh/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柏林出版的德國《每日鏡報》以「這場派對太大了」為題,刊發評論指出,拜登總統召集一場民主國家的峰會,想要以此抗衡以中國為代表的專制國家;但充滿諷刺意味的是,受邀的110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77個是民主政體。

「這個動機是正確的,民主國家早應該團結起來抗衡專制者了。和三十年前民主自由國家高歌挺進不同,如今的民主國家正在收縮撤退。」

「因此,拜登現在邀請各國出席一場名副其實的民主峰會就更顯重要性。然而,他邀請了110個國家和地區,這個圈子未免太大。按照『自由之家』的評判標準,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77個有資格稱作民主政體。」

「台灣當然屬於民主政體,不論中國方面多麼頻繁地對此表示抗議。可是,安哥拉、『民主』剛果、肯亞、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贊比亞、塞爾維亞也能算民主國家嗎?」

「美國在確定邀請名單時,並沒有僅僅考量民主制度是否行之有效。在中東地區,符合民主標準的只有以色列。受邀的伊拉克其民主資格就存疑,同樣存疑的還有北非的突尼斯。」

「另外一方面,不邀請匈牙利也是一個值得質疑的決定。固然,匈牙利總理奧爾班(Viktor Orban)是進步勢力的意識形態敵人,可是他並非通過選舉舞弊上台。不邀請奧爾班的動機可能是:不在匈牙利大選前給他臉上貼金。艾爾多安治下的土耳其不受邀請則是正確決定。」

「不論如何,邀請函是給受邀國發出的一個警訊:民主政體正面臨壓力,只在歐洲、北美以及部分亞洲國家具有主導地位。民主國家現在必須團結起來,防止民主的圈子變小。」

USA Präsident Biden trifft Chinas Präsident Xi Jinping
新冠疫情讓中國專制模式佔盡優勢?圖片來源: Yue Yuewei/Xinhua/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維也納出版的奧地利《新聞報》以「民主並沒有在全世界瀕臨崩潰」為題,刊登了德國政治學者Daniel Dettling撰寫的客席評論。作者認為,新冠疫情並沒有像許多人所擔心的那樣讓專制戰勝民主,因為全球民眾依然更加嚮往自由民主價值觀。

「從長期來看,民主自由將迎來復興,最新的調研數據就印證了這一點。追蹤全球90%人口四十餘年的『世界價值觀調查』的最新結果就令人鼓舞:在全球幾乎所有地區,性別平權、個人自由決策、言論自由、政治參與等進步價值觀都得到越來越高的認同。這一趨勢給民主制度以信心,它將能夠戰勝專制或者混合式制度。即便在非民主國家,這些進步理念也得到高度認同。比如,源自於西方的MeToo運動一度在中國遭禁,但後來依然成功傳播開來。」

「而且,新冠疫情恰恰能夠成為持久民主的加速器。《紐約時報》專欄評論作者弗裡德曼(Thomas Friedman)在疫情之初就預言,新冠病毒將成為歷史的分水嶺。中國動用了專制手段對抗疫情:嚴苛、充滿集體主義色彩。美國則使用了資本主義戰時經濟措施:迅速、不計代價。美國在旅行自由議題上獲得了決定性勝利,而旅行自由是經濟和貿易的一大核心要素。前往中國的旅客,就算打了疫苗也依然要被隔離14天;而前往美國的旅客,只要完成了接種就不受什麼限制。」

「中國正在利用新冠疫情來實行對經濟、政治、社會的全面控制。但是,中國模式有一個決定性的缺陷: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制度只適合於複雜度較小的體系,而現代化進程必然伴隨著社會不斷複雜化。所以,西方民主制度有一個決定性的優勢:社會已經習慣於多樣化、多元化,比專制社會更為豐富、更具彈性。在專制體制下,衝突難以獲得公開的調解,因此難以達到妥協。」

「新冠疫情如是,氣候保護同理。專制國家在氣候保護領域並不具備優勢,沒有任何例子能夠證明專制國家在氣候保護領域表現更佳。歐美的每年碳排放量已經在下降,中國卻依然在興建燃煤電廠。」

「假如將決策權交給專制者或者暴君,我們不久後就會生活在一個更加酷熱、更少自由的世界中。生活在民主政體裡的民眾越多,繁榮、自由、平權、氣候保護等事業就更有保障。『勇於接受更多民主』之口號,將在全世界推廣。誰要是反民主,誰就是在反對自己的將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