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歐盟的「保衛戰」

2018年5月1日

德國《資本》雜誌關注了中國在德國及歐洲的收購潮引發的憂慮以及歐盟可能做出的反應。《法蘭克福匯報》聚焦習近平與莫迪的會晤到底取得了什麼成果。

https://p.dw.com/p/2wyJI
Deutschland Kuka
美的收購庫卡引起德國對關鍵技術流失的擔憂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K.-J. Hildenbrand

"如何保護企業免遭(中資)收購,又不受政治隨意性擺布?德國和歐洲該如何應對來自癒加富有強大,但卻無自由民主的中國的挑戰?"

德國《資本》雜誌(Capital)在例舉了德國電網巨頭"50赫茲"公司最近險遭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收購的例子後提出了以上問題。

文章寫道,迄今為止,德中經濟相互補充。德國人賣給中國機械,中國人用它生產,德國人再進口中國商品。雖然德國企業有諸多抱怨,但只是悄悄說說,畢竟,巨大的中國市場太有誘惑力了,此外,德國人還寄希望於通過貿易,能夠讓中國人看到德國開放的經濟體系的優越性。然而,德國人現在卻認識到,期待中國走向自由化只是個幻想而已,市場經濟與國家資本主義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文章說:

"北京有一個贏得這場競爭的計劃。這就是"中國製造2025",在10大關鍵領域成為世界領先強國。為此,政府向機械製造、機器人、醫藥技術投入巨資。經濟上本作為德國經濟補充的中國現在正在朝德國競爭對手的方向邁進,並且微笑著走進夥伴們友好地打開的每一扇門。"

文章指出,要對此加以限制很不容易。中德2017年雙邊貿易額已經達到1867億歐元,遠遠超過德美或德法貿易額,這還不包括大眾等德企在華合資企業的銷售額。德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讓中國政府完全有施壓手段。

文章因此認為,解決的辦法是歐盟國家應該有權在個案中阻止來自第三國的收購。目前,歐委會正在起草一項提案,以加強歐盟現有審查標準,包括將"敏感技術"列入"公共安全秩序"之列。文章說:

"北京正是想通過獲得這些技術達到"中國製造2025"政策所制定的取得領先地位的目標。根據(歐盟)草案,涉及"敏感的基礎設施",供應安全和敏感訊息控制的投資,以及有外國政府資助或政策扶植的投資都將在審查之列。"

考慮印度的感受

China - Narendra Modi und Xi Jinping
東湖小敘圖片來源: Reuters/Handout

《法蘭克福匯報》再次聚焦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在武漢的會晤。文章說,"為了周五、周六的會晤,北京方面特意營造私人氣氛,選擇了省會武漢美麗的東湖,毛澤東曾在那裡有渡假別墅。習和莫迪一起遊船、兩人在岸邊散步的畫面將向外營造親近和親密的氣氛。"

不過,文章認為,儘管雙方努力減緩緊張氣氛,但在實質上並無太多靠攏。雙方表示要努力維護中印邊境和平安寧,而"在習近平最重視的新絲綢之路的問題上,雙方沒有取得一致。該地區所有國家都對此表示支持,只有印度除外。"

文章分析道,在印度看來,新絲綢之路是想包圍印度,此舉也讓中國通往該地區許多港口有了保障,在軍事上對其有利。此外,中國還投資460億美元興建連接中國及印度宿敵巴基斯坦的中巴經濟走廊,其中一段通過印度宣稱擁有主權的地區。

文章說,北京現在已經認識到,在該項目中沒有太多考慮到印度的感受。在新德裡向美日澳靠攏,尤其是在中美貿易爭端加劇的背景下,中國試圖緩和與印度的衝突。而在洞朗危機後,印度也試圖緩和關係,沒有派官方代表參加達賴喇嘛流亡印度60周年紀念活動。文章說:"武漢之行后新德裡方面認為,在軍事上,印度現在無法與中國抗衡,因此需要邊界穩定。"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