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德國總理的「反華之行」

2022年4月29日

德國總理肖爾茨4月28日前往日本訪問。「明鏡線上」及《世界報》皆認為,肖爾茨一改過去德國總理訪問亞洲會先前往北京的傳統,選擇日本作為首站,這是對北京發出的政治訊號。

https://p.dw.com/p/4AdGc
Japan Tokio | Ankunft Bundeskanzler Olaf Scholz
圖片來源: Kay Nietfeld/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去年剛就任德國總理的奧拉夫‧肖爾茨首次亞洲之行選擇日本為第一站。「明鏡線上」周五以「反華之行」(Der Anti-China-Trip)為題指出,肖爾茨此次出訪是對北京領導層發出的訊號。

本周四,德國總理肖爾茨在東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面。文章描述肖爾茨和岸田還以「親愛的奧拉夫」和「親愛的文雄」互稱,會晤時氣氛良好。

「這次出訪也是一次突破,一次外交政策調整,終結了柏林一貫在亞洲先與北京對話,接著再與其他各國對話的傳統。梅克爾遵循了這一原則,在執政期間幾乎年年出訪中國,通常只是順道訪問日本,或是根本不赴日。肖爾茨想要採取不同做法。他表示,德國必須更多地參與『印太地區』。」

作者指出,「俄羅斯的情況顯示出,過分依賴一個專制國家會造成多大的破壞」。有鑑於此,肖爾茨顯然也想避免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中國。

「他的東京之行也是對中國領導人的一個訊號:你好北京,亞洲不只是由你組成的。他很高興在如此艱難的時期,同那些志同道合的國家站在一起,除了日本,他在經濟會談中還點名澳洲、新西蘭、韓國和印度。至於中國?沒有被他提及。」

對於這樣的轉變,「明鏡線上」引述了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貝納(Thorsten Benner)稱:「我們需要使我們的夥伴多樣化,減少在亞洲地區對中國的依賴。」貝納認為,肖爾茨的行程是「絕對正確的」,「我們不該陷入只考慮戰爭進展的陷阱。我們必須塑造未來。」

Bundeskanzler Scholz in Japan
德國總理肖爾茨和日相岸田文雄4月28日在東京會晤圖片來源: REUTERS

《世界報》也關注了肖爾茨的訪日行程。該報在「『明確的政治訊號』—肖爾茨此行冷落中國」("Klares politisches Signal"--Mit dieser Reise zeigt Scholz China die kalte Schulter)一文中指出,周四晚間肖爾茨與岸田文雄的會晤有許多跡象表明,德國和日本的關係正提升到一個新水準。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使德國不得不承認,緊密的經濟聯繫無法防止政治衝突。「這不僅適用於歐洲,也適用於亞洲。中國在地區的權力主張加劇了緊張局勢。特別是中國否認台灣的獨立並做出軍事威脅,它被視為未來可能的衝突點。」

「在此背景下,德日政府領導人在新聞發布會上反對俄羅斯侵略戰爭,同時反對在亞洲單方面試圖以武力改變領土邊界的行為。岸田文雄表示,日本和德國必須發出一個明確訊號,這種行為將付出代價。換句話說:若中國攻擊台灣,必須像對待俄羅斯般,考慮對其實施制裁。」

作者認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德國看上去不太可能做出這樣的路線轉變。梅克爾總理12次訪華,只有5次前往日本。但最近德中關係有所降溫,其中一個因素是維吾爾族人權遭到侵犯。文章指出,肖爾茨和岸田文雄還討論了香港議題,以及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擴張行為。「最遲在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站在俄羅斯一邊後,德國不得不重新思考—並且據肖爾茨所稱,德國在日本找到了一個『遙遠但如此親密的朋友』和『價值夥伴』。」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