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北韓危機難解,或許這個套路能行!

文木(摘編)
2017年8月17日

本周四,德語媒體依然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北韓核問題,解決途徑在哪裡?《時代周報》給出了一個建議。《南德意志報》則注意到遊客太多,讓當地人難以招架的奧地利小鎮哈爾施塔特。

https://p.dw.com/p/2iPeg
Kim Jong Un, Donald Trump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

德語媒體:北韓危機難解,或許這個套路能行!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時代周報》(Die Zeit)本周四(8月17日)發表的一篇關於北韓問題的文章,先是舉出了一系列的訊息:"聯合國指出,北韓現在面臨飢荒的危險。多家人權組織報導,北韓缺少抗生素和麻醉劑。聯合國2014年公佈的一項統計,有12萬北韓人被關押在勞改營。"

聯合作者Jochen Bittner, Kerstin Kohlenberg, Mattias Nass和 Jan Ross寫道,美國並不是因為金正恩侵犯人權,而是因為核武計劃對他發出警告。兩個星期前,金正恩試射了洲際導彈,其搭載的核彈頭可能抵達北美。"無論是珍珠港還是911,如果有敵人攻擊美國領土,美國政府總是堅決地做出回應。因此,面對金的挑釁,美國總統川普做出強烈的回應,發出世界從未有看過的'火與怒'警告,也不足為奇了。"最終,川普的國防部長將"毀滅"具體化,被毀的可能不僅是平壤政權,也可能會波及北韓民眾。

朝鮮半島的事態難以預見,這幾天許多因素湊到一起:直白的威脅、聯合軍演、兩方的攻擊計劃以及兩名相當以自我為中心的國家領導人,到目前為止,他們處理危機的做法迄今不可預見:"這種情況下,韓國即將拉來帷幕的年度聯合演習可能被解讀為要準備進攻。"

朝中社本周報導,金正恩已聽取軍方發射導彈攻擊關島附近的計劃簡報並表示,將對美國再觀察一段時間後再作決定。文章寫道,歐洲外交官認為,金正恩此舉證明,他已經意識到做的太過火了,這也意味著,矛盾暫時有所緩解,但只是暫時。

文章指出:"對金正恩來說,核武是讓北韓不成為亞洲伊拉克的保障。令其放棄核計劃因此看起來前途渺茫。"

作者們寫道,從川普没有著手準備可以看出,他事實上對軍事衝突沒有興趣,儘管發出帶有軍事意味的警告,但人們看不到美軍採取的動作:"目前在韓國的10萬美國平民也沒有被送出境。人們現在知道,多月以來,川普政府代表與北韓外交官在紐約的聯合國舉行秘密會談。川普最新的表述也相對更為溫和。沒有一個人比川普,這是他自己說的,更希望用外交方式解決北韓問題。"

"外交方式可能是怎樣的呢?前提是,美國接受金正恩在核武上的不讓步,有一個辦法就是'凍結'現在的核研製情況。之後,展開一個有戰略耐心的新階段,目標並不是讓北韓放棄核彈,而是讓北韓民眾從獨裁手中奪回控制權。"文章在末尾點出,這兩樣,美國都需要一個合作夥伴--中國。

遊客太多 小鎮難hold

《南德意志報》則注意到奧地利小鎮哈爾施塔特(Hallstatt)的旅遊業。這個風景宜人的旅遊景點也吸引了許多來自亞洲的客人:"人們能夠看到用中文和韓語'不準放無人機'的牌子,上面還畫了一個被打上紅線的無人機,看到牌子的人十分清楚:這個噪音不小的東西在這裡不受歡迎。"

遊客太多讓這個小鎮感到"吃不消"。作者Johanna Pfund接著寫到:"無人機只是症結的一個體現:每年夏天,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這個僅有800名居民的小鎮。遊客逐年增多。有居民反映,還有遊客自己推門進到住戶的家,現在必須都得鎖門--在這個地區這種做法並不尋常。"許多當地人認為,已經達到極限了。

Hallstatt in Österreich Flash-Galerie
依山傍水的哈爾斯塔特圖片來源: cc-by:MyName/Pedroserafin-sa

開始的時候,情況並非如此。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遊客會來這參觀以鹽礦著稱的小鎮。很快,大家們就發現了義大利、或者去更遙遠的國渡假。這裡又恢復了平靜。自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當地又慢慢熱鬧了起來。然後,中國人發現了這裡,他們覺得這裡如此美麗,在廣東省建立了一個山寨哈爾施塔特。這個山寨村2012年開幕。也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人想見見"真身",哈爾斯塔特鎮鎮長亞歷山大‧舒爾茨(Alexander Scheutz)指出,2011年該鎮接待的遊客大約有4.6萬人,2016暴增到9.1萬人。

文章援引當地旅遊局的統計指出:"哈爾斯塔特去年接待的遊客中,大約四分之一來自亞洲。中國遊客的人數自2011年以來翻了四番。另外還有韓國和台灣的遊客。不過最大的遊客群體還是奧地利人自己:2016年1.4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亞洲客人都穿著結婚禮服來拍照,這裡對他們來說與薩爾斯堡或者維也納有著等同的意義。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