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北京擔心經濟滑坡

2022年5月2日

工業生產陷入停頓,服務業面臨危機:中國政府計劃出手提振經濟,但卻不肯放棄造成經濟困境的「清零政策」。

https://p.dw.com/p/4AjZb
China Shanghai Container-Hafen
圖片來源: Ding Ting/Xinhua/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瑞士出版的《新蘇黎世報》發表報導稱,中共中央就經濟形勢召開政治局會議,並向市場發出安撫訊號,足以說明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已經引起了高層的不安。這篇題為《北京擔心經濟滑坡》的報導寫道:

"自由落體般的經濟滑坡,引起了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國黨政高層的高度戒備。由於多地爆發疫情,政府在一些地區實施了嚴格的限制措施。過去一個多月以來,中國經濟中心上海一直處於硬隔離狀態。

受限制措施影響的已經遠不止餐飲和旅遊等服務性行業。由於工人被送去隔離,或者供應鏈中斷,中國的工業生產也在相當程度上陷入了停頓狀態。四月份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可能已經陷入蕭條階段,這也是過去三十年以來,中國最嚴重的經濟動蕩。按照政府最初的計劃,今年中國經濟本應實現'大約5.5%'的增長。但現在幾乎所有專家都認為,實現這一目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計劃制定者能夠確保今年下半年國民經濟不再滑坡,那麼今年有望實現3至4%的增長。

為此目的,北京計劃出台一攬子措施制止經濟下滑。同2009年金融危機時一樣,此次中國政府的核心舉措也是向基建領域投入巨資。正如習近平上周所說的那樣,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石'。2009年,中國曾在一些偏僻地區大興土木,修建公路、橋樑和機場,而有些機場建成後卻從未有過飛機起降。但這一次,中國政府計劃對一些使用價值較高的基建項目進行投資,其中包括5G網、可再生能源以及智慧型電網等等。"

報導指出,雖然中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提振經濟的措施,但這些措施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則不容樂觀。因為造成當前中國經濟滑坡的主要原因,恰恰是政府嚴苛的"清零政策"。《新蘇黎世報》指出,由於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具有極高的傳染性,只要中國政府繼續堅持"清零",今後一段時間內,就會有更多的中國城市陷入封鎖狀態。

"中國的清零政策使該國落入了一個陷阱。改變這一政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清零戰略同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密切相關,而今年秋季,習近平希望再度當選中共總書記,開始其第三個任期。最近有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中國各項政策的核心並不是為了保障經濟發展,而是要突出政治和意識形態。《華爾街時報》報導稱,習近平曾下令政府部門確保經濟增幅超過美國,以便向世人展示中國社會制度的優越性。

China - Neujahresansprache Xi Jinpin
今年秋季的黨代會上,習近平預計將打破常規開始第三個總書記任期。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ASSOCIATED PRESS

除此之外,習近平對普丁發出的團結訊號,也令中國陷入了艱難境地。中國向侵略者的靠攏令許多投資者感到不安。他們不確定,一旦中國也成為制裁對象將會對他們造成怎樣的影響。外國企業抱怨說,從四十年前開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未像今天這樣不可預測。過去幾周資金的大量外流也足以顯示,對中國政府的信心正在急劇滑坡。"

不計代價的"清零政策"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不滿,但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中國政府會改變這一政策。《法蘭克福匯報》寫道:

"過去的經驗顯示,這類批評並不會對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造成影響。在某種程度上,當前的形勢有些類似於2020年二月,疫情初期當局的隱瞞行為引起強烈不滿,有人發出言論自由、透明度以及問責的呼籲。一些境外時事評論員甚至錯誤地認為,中國已經進入'車諾比时刻'。事實上,此後習近平的權力基礎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但政府當然也不會對民間的不滿情緒視而不見。政府隨即發起了大規模的宣傳攻勢,並對批評者採取了一系列恐嚇措施。有鑑於此,如果解封後不滿情緒仍未消失,則有可能會引發體制的進一步僵化。

習近平面臨的唯一風險,就是黨內有人利用不滿情緒向其發難,但目前完全看不到這類跡象。一般認為,今年秋季的黨代會上,習近平會打破常規,成功開始其第三個總書記任期。現在的關鍵問題是,他屆時能否將其親信安插在重要崗位上,以確保他能夠長期擁有影響力。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習近平一直宣稱,同西方國家相比,中國有效控制了疫情,並確保了經濟的高速發展。然而,現如今,中國的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都陷入了日益加深的困境。加強打壓已經成了他保住權力的唯一法寶。"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