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北京對莫斯科態度的兩面性

2023年2月17日

《南德意志報》撰文指出,北京在烏克蘭戰爭中表現出「親俄的中立」。那麼北京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法蘭克福匯報》發表文章認為,通過中美「氣球事件」可以看出,中國政府各機構之間相互不知道其他部門在做些什麼。

https://p.dw.com/p/4Nf6C
去年11月,普丁和習近平共同出席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
去年11月,普丁和習近平共同出席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圖片來源: Sergei Bobylyov/Sputnik/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俄羅斯對烏克蘭展開的侵略戰爭持續了已經近一年之久。戰爭爆發後不久就有呼籲中國出面調解的聲音出現。近期這一呼聲也再次高漲,例如巴西總統盧拉公開呼籲中國在俄烏和平談判中發揮作用。

不過,到目前為止,北京非但沒有譴責過俄羅斯發動的侵略戰爭,反而指責美國應該為這場戰爭負責。《南德意志報》發表的評論性文章寫道:「儘管世界上少有一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從全球化和穩定中獲得如此多的收益,北京卻依舊對莫斯科表現出忠誠。專家們將其稱之為『親俄的中立』。那麼北京為什麼這麼做呢?」

文章分析指出:「首先,北京可能並不希望發生這場戰爭。中國依賴於全球經濟的良性發展。戰爭爆發後,原油和糧食價格都飆升。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進口如此多的石油和糧食。而且戰爭爆發前,中國經濟已經陷入危機:新冠疫情、供應鏈問題、需求疲軟,再加上嚴重的房地產危機。」

「有很多跡象表明,中國的領導層對俄羅斯的軍事進攻感到吃驚。雖然兩國都向對方承諾『友誼無上限』,但即使是中國外交官們當中也有人對普丁的行為表示不理解,他們認為普丁這場侵略戰爭是非理性的。」

評論寫道:「中國今天的反應和2008年喬治亞战爭以及2014年克裡米亞被吞併時十分類似:北京要求和平、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並拒絕承認俄羅斯吞併的烏克蘭領土。但同時,它批評單邊制裁,而且繼續與俄羅斯舉行軍演,並將衝突歸咎於美國和北約。不過北京方面只對自己的民眾和俄羅斯做這樣的表述,在與歐洲人的會談中卻沒有這樣的說法,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仍然依賴歐洲的開放。」

《法蘭克福匯報》撰文指出,中美之間的「氣球事件」顯示出,中國龐大的各機構之間,「左手不知道右手在做什麼」。文章描述稱:「一些跡象顯示,中國的外交機構最先是通過美國方面才瞭解到所謂的間諜氣球的存在。美國國務院在召見中國大使館代辦的時候,對方顯得十分驚訝。此後中國花了36個小時的時間,才找到該如何用言語應對此事。」

文章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採取任何嚴肅的反制措施。「總體來說,中國的宣傳機構做了很多工作來轉移公眾對氣球事件的注意力,或對其進行嘲諷。第一個轉移公眾注意力的事件是土耳其發生的大地震,中國媒體對此廣泛報導。然後,中國非常感謝美國前調查記者赫什(Seymour Hersh)揭發所謂美國炸毀了北溪1號和2號天然氣管道的消息。這幾天,中國媒體對俄亥俄州的化學事故也進行了密集報導。然而,『氣球事件』當中最關鍵的問題卻在中國根本沒有公開討論——在整個外交政策機構都在為穩定與美國的關係而努力的時候,中國軍方為什麼會侵犯美國領空?我們只能猜測,黨內對習近平的壓力越來越大,他要證明,雖然經濟形勢困難,但他有能力穩定與美國之間的經貿關係。」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