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體育

德語媒體:別惹中國人?

雨涵(摘編)
2018年6月23日

世界盃賽場吸引眼球的不光是球星,還有場邊的中文廣告。記者探尋中國贊助商在世界盃花天價打廣告的深層次背景。狹路相逢勇者勝,中美貿易戰哪一方的勝算更高也是德語媒體關注的焦點。

https://p.dw.com/p/308Da
Fanmeile China Weltmeisterschaft Qualifikation Fußball
2016年9月世界盃預選賽中國對韓國比賽現場的中國球迷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J.Yeon-J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盃小組賽進行得如火如荼,引起人們關注的不僅僅是賽場上的球員,還有賽場邊的廣告。"明鏡線上"(spiegel.de)記者Claus Hecking撰寫分析文章指出,為什麼萬達、蒙牛、海信、Vivo這樣的中國贊助商耗費巨資,卻只打中文廣告?這些中國企業的廣告"和阿迪達斯、可口可樂還有現代汽車並排展示。據估計,上述四家中國企業為此付出的贊助費用應該在800萬到3200萬歐元之間--而且中國國家隊根本就不參加俄羅斯世界盃啊。很多觀察人士不禁要問:這是為什麼?"

作者接著闡述道,單純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些中國商家的投資好像是毫無意義的,但是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經濟項目負責人曾林(Max Zenglein)認為,這些贊助行為主要是針對中國本土觀眾,同時"也不能排除這其中的政治因素"。

Vivo WM Sponsor
Vivo是世界盃官方指定手機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Y. Jin/Imagechina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就制定了要成為"足球強國"目標,他希望中國能夠獲得2030年的世界盃舉辦權。本人也是足球迷的習近平還希望中國隊能夠成為世界冠軍。"不過到目前為止,中國人在世界足壇的重要性還主要是作為消費受眾:據統計,在2014年世界盃的時候,大約五分之一的中國人觀看了世界盃比賽,這就是差不多3億人。而中國國家隊至今僅有一次世界盃參賽經歷,那就是在2002年。中國隊當時以0積分、三場全負的慘淡成績小組賽出局。這次他們在預選賽階段就遭淘汰。"

除了"足球強國夢"之外,國際足球總會自身的困境也是中國企業大舉進軍世界盃的另一個原因。"原本被稱為印鈔機的國際足球總會,現在也出現了運行故障。在2015年腐敗醜聞之後,國際足球總會失去了好幾家合作夥伴:從索尼,到阿聯酋航空,再到大陸集團(Continental),都棄之而去。"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接受法國《世界報》(Le Monde)採訪時也說,幾年前中國企業和亞洲企業"根本沒有機會"成為國際足球總會的贊助商,而"在西方企業離開之後,我們得到了這樣的機會"。

中美貿易戰,誰笑到最後?

德國經濟新聞網站manager-magazin.de發表了專欄作者Wolfgang Hirn的評論《別惹中國龍》(Reize den Drachen nicht),文章分析了為什麼在中美貿易戰中,川普虽然來勢洶洶,但卻不佔優勢的原因。作者先是簡述了兩個經濟大國在貿易領域此輪"交手"的前因後果,接著分析道:

"美國人只盯著關稅這一項,並且現在就已經開始以勝利者的姿態自居,畢竟--按照他們的簡單邏輯--由於貿易逆差的原因,美國可以徵收懲罰關稅的中國產品遠比反過來中國同樣以關稅回應的產品要多得多:5000億美元和1300億美元,哪個多一目瞭然。"

USA | Präsident Donald Trump unterzeichnet Executive Order zur Beendigung der Trennung von Kindern und Eltern
川普是不是把貿易戰想的太簡單了?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bac Press/O.Douliery

然而世界貿易可不是這麼簡單。"這種做法過於短視,而且由此可見華盛頓政府裡主管經貿的都是一些外行,而北京那邊的才是戰略家。因為中國手裡的牌可遠遠不止懲罰性關稅這一張。他們幾乎可以完美地掌握從小處'扎針'的貿易政策手段。他們知道該怎麼戳中外國企業的痛處--也可以說是保護主義針灸吧。"

文章指出,這些"扎針"手法多種多樣,從進口限制,到呼籲民眾抵制"美貨",再到限制性地使用安全法規等等,不勝枚舉。中國曾經多次使用這些招數,韓國、日本企業都曾經"中招"。作者最後總結道:"由此可見,當中國人受到挑釁的時候,他們能夠做出什麼樣的事情。而如果川普和他的手下認為,他們必須要讓貿易戰繼續升級的話,那麼美國企業也將會切身感受到這一點--惹怒了龍,你就等著疼吧。"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